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商业银行 切入点:公司治理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对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及城市和县域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了摆脱生存困境,整体发展进入良性通道,其面对的问题和目标也发生着转换,公司治理的形式和实质也因此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其它先进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相对薄弱,这是造成其竞争力不足、运营不稳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在银行体系竞争进入更高层次的局面下显得尤为迫切。 “优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科学研究工具,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在既定目标的指导下,从众多的策略、手段中寻找最佳。因此,本文以解决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现代管理理论为依托,从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出发,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改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主要优化手段进行了筛选。通过专家调查和AHP模型筛选的方法获得了优化公司治理的主要手段,即:股权结构优化、合并重组、薪酬激励机制优化、流程再造、改善外部治理等与城市商业银行现状结合较为紧密的优化策略。对这些优化策略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鉴于内部治理在公司治理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将内部治理手段各分一章进行分析,将外部治理手段合并为一章进行论述。全文共分十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一系列危机使得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尚不完善,亟待改进,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背景。本文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从实证的角度,理出在当前发展背景下,优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手段。 第二章,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础理论。本章探究了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有的基本目标、中外学者分析和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为之后的章节提供理论支撑。并对股权结构、合并重组、激励机制、流程再造、外部治理等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困境。本章以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为开端,探讨了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发展的现状,从而探究城市商业银行问题形成的制度性因素和历史渊源,为其后章节打下基础。本章属于本文“提出问题”的环节。 第四章,,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问题分析。如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所示,城市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的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解决方案也很多,但是本文认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方案的可行性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迫切性和可行性不高。基于“优化”的主题思想,应选择性地进行重点研究。故本章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使用AHP模型筛选出了目前城市商业银行解决可行性较高、解决迫切性较强、解决效果较为显著的公司治理优化手段。进而从筛选出的股权结构、合并重组、激励机制、流程管理以及外部治理机制等在内的重点制度安排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章属于本文“分析问题”的纲领性环节,其后章节属于对筛选出的各优化手段的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环节。 第五章,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优化。本章对城市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股东性质进行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过高的城市商业银行效率较低且风险较高,但股权较分散的城市商业银行股东回报率相对略低。而且不同所有权性质的股东治理行为不同,均各有其利弊。 第六章,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本章对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效应进行了基于DEA模型的横向行业内分析和纵向的历史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重组后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大幅降低,但合并重组会导致其成本升高,且存在分支机构效率提高程度不一致的问题。结合分析和实际问题,本章设计了合并重组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评估模式。 第七章,城市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优化。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在薪酬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的相对落后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突出和发展动力不足,主要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业绩与薪酬关联度不高,结合这一状况,本章设计了适合于城市商业银行的EVA薪酬激励机制。 第八章,城市商业银行流程再造。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规模迅速扩张,管理层级增加和信息传递链条加长,导致低效和风险易发环节增多,原有风险管理流程也存在漏洞。本章结合目前城市商业银流程存在的问题,引入了适合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流程银行模式。 第九章,城市商业银行外部治理机制优化。由于目前理论界对于外部治理各因素的效用存在争议,且没有可作借鉴的城市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外部治理效应进行了基于典型分析模型和市场化指数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状况与银行业市场化程度与政府的干预程度相关性较高。 第十章,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的政策建议与对策。本章在前述章节对重点问题的优化基础上,在政策层面对其公司治理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确保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应促进银行董事会审慎尽职履行公司治理职责、促进董事会转型,达到同时为包括社会在内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保障的效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青;现阶段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对策[J];新疆金融;2002年10期
2 齐爱国,阎玉红;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整治方略[J];济南金融;2002年08期
3 于向东,张红珍;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杨鸿祥;城市商业银行有效公司治理的监管对策[J];济南金融;2004年09期
5 ;声音[J];数字财富;2003年09期
6 何自力;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张迹,张左;重视和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安然事件的启示[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8 陈清泰;国有企业改革:形势和重点[J];发展;2002年09期
9 殷枫;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01期
10 欧阳韶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关系研究[A];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马连福;曹春方;;政府干预、公司治理与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杨雪玲;黄晓鹏;张白;;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艳峰;;技术手法·管理效能·制度建设——公司治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6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现状与出路[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毕丽君;;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陈锡良;;公司治理与财务运作——探讨做大做强做久企业之道[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9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来自股权激励宣告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谢获宝;刘波罗;;政治联系、掏空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熊熙玲;从公司治理看跨国经营[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王选;公司治理发展的新要求[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书记 陈清泰;国家股东应力推公司治理[N];证券日报;2004年
4 ;公司治理披露:千篇一律价值何在[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易兰;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N];经济日报;2005年
6 衔华;公司治理 有章可循[N];金融时报;2002年
7 ACCA上海代表处樊晓君;200名著名CFO独立调查报告:他们眼中的亚洲公司治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8 记者 何晓晴;不创新的工厂将成“垃圾场”[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俞靓;农行股份制改革需解决好三大课题[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记者 董秋彤;股份公司需重新审视“公司治理”[N];中国企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汉慧;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与利益取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新辉;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建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徐柔建;所有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付永进;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车汉澍;东亚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卢溢洪;独立董事职能整合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吕向公;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宋增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孙光焰;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文涛;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忠信;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郭曜光;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符寒峰;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公司治理[D];长安大学;2003年
5 张永刚;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6 梁淑红;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D];广西大学;2004年
7 郑剑星;大陆与香港的公司治理年报披露制度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余珊;敏捷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机制探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流江;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赵艳彬;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00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0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