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0 15:42
本文选题:银行业市场结构 + 经济增 ; 参考:《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金融体系改革也在逐步推进,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虽然,近年来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迅速,但间接融资依然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因此,银行业结构是否合理将深刻影响金融中介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银行业结构的优化及金融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它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分析着眼于我国银行体系中除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外的中小金融机构,以中小金融机构所占的贷款份额来衡量我国银行业结构。这是基于本文的这一观点,即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质上来源于,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文认为,由于我国银行体系中市场份额逐渐增大的中小金融机构,相比四大商业银行具有小银行优势,因而,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增大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1997-2004年间我国的分省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共分为六章,其逻辑结构与内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提出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是全文的总括性说明。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评述。这一章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银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已有研究后发现,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证方面研究者都没有就此问题达成一致。理论模型的结论取决于其假设条件,而实证研究的结论又依赖于数据样本区间、计量方法和银行业结构的衡量指标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特别地,由于各国银行业所处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政府金融管制的差异,使得相同银行业结构的经济影响可能产生国别差异。这样,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关注该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其经济产生的影响似乎更有意义。本文的研究就是充分结合我国的改革历程和经济社会背景展开的。 第三章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这一部分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再次完整得呈现了我国银行体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其实质就是,除四大商业银行外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继而用产业组织理论中衡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相关指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进行了具体的统计描述分析。这些分析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在内容的安排上,这一章首先从银行功能和内生增长模型出发,通过一个简单的AK模型,在一般意义上分析了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而从任何角度出发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都是这一分析的具体化和细化。继而,从本文的具体视角出发,展开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合我国改革的实际,本文着眼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中市场份额逐渐增大的中小金融机构,从中小金融机构的角度发掘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的选取是基于本文的这一观点,即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源于在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过程中份额不断增大的中小金融机构。它们相比四大商业银行具备小银行优势,同时我国经济体存在这种小银行优势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因此,份额不断增大的中小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发挥小银行优势来促进经济增长。在这一部分,本文首先由关系型贷款引出小银行优势,继而分析了小银行优势的来源。进而结合我国的情况,分析了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能够发挥这种小银行优势的内部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即是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相比四大商业银行具有这种小银行优势,外部条件即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的存在和关系型贷款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由此,论证了本文的观点,即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具备这种小银行优势,且小银行优势在我国大有用武之地,能够得以发挥,因此,由中小金融机构份额不断增大而推动的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第五章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这一部分用我国1997-2004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用系统GMM方法考察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即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是否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特别得,结合本文的研究视角,这一部分用我国银行体系中除四大商业银行外的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作为衡量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指标。 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后,这一部分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据此对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基于本文的理论及实证分析,我们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也就是说,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进而根据全文的分析,给出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些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关于研究视角的选取,本文从小银行优势理论出发,通过考察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中市场份额不断增大的中小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小银行优势,来考察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二,关于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即衡量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指标的选取,本文没有直接采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而是结合本文的研究视角,重点关注除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外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的改变,并以此作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第三,关于数据样本区间的选取,本文没有将样本区间延续至最近年份,而是将样本区间锁定在1997—2004年。这充分结合了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步骤,在此阶段,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商业银行地位得以确立,市场竞争逐渐形成,同时银行业的改革主要以增量改革打破市场垄断为主,银行内部产权改革尚未推进,这就有效排除了我国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对银行体系效率及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第四,关于模型的设定,本文舍弃传统的静态面板模型而选择动态面板模型,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值加入解释变量,即以各省人均真实GDP的对数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一期也作为解释变量。这是充分考虑了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高度持续性特征,即具有一定的惯性的特征。第五,关于估计方法的选择,本文采用先进的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即系统GMM (System GMM)估计方法。系统GMM方法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在不增加外生工具变量的条件下,消除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所有变量都是相互关联的,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能够在不增加外生工具变量的条件下有效解决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受制与笔者自身的学术能力,并未能将所有控制变量考虑在内。同时,由于模型样本数量的限制,使得模型中也无法加入过多的变量。第二,本文面板数据中的截面虽然包括所有省份,但只是简单将所有省份纳入一个回归模型中进行考察。这虽然考虑到了样本数量的限制,即分组回归所包含的样本数量必然降低;也考虑到了本文研究范围为我国整体,但并没有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忽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32.3;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袁鹰;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应分析——兼论其对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0年12期
3 贺小海;刘修岩;;中国银行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5期
4 殷孟波;翁舟杰;;关系型贷款和小银行优势论述评[J];财贸经济;2007年06期
5 陈刚;冯艳;杨亮;;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10期
6 谈儒勇;叶海景;范坤祥;;我国各地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12期
7 王芳;;我国发展关系型借贷的优劣势[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杨国辉;孙霞;;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南方金融;2008年01期
9 林毅夫;姜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10 贾春新;夏武勇;黄张凯;;银行分支机构、国有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1731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3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