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充分发挥宁波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10 17:07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 + 宁波 ; 参考:《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摘要】:建设上海"两个中心"是长三角区域各城市的共同使命,宁波应主动分担共建上海"两个中心"更多的责任。宁波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功能区。宁波的参与共建,有利于共同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能力,有利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功能,有利于加快打造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近期宁波参与共建有很多工作可以重点突破,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wo centers" in Shanghai is the common mission of the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Ningbo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har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wo centers" in Shanghai.Ningbo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an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area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Ningbo's participation in the joint 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jointly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hanghai's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serv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serving the national capac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in function of Shanghai'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Conducive to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ia Pacific International Portal.Ningbo recently participated in a lot of work to break through, but also needs strong support from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共宁波市委;
【分类号】:F552.7;F8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继红;真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推进机制与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港口;2009年05期

2 于谨凯;高磊;刘曙光;;基于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的港口竞争机制分析——以环渤海港口竞争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卢长利;周溪召;黄有方;;我国港口间竞争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8年11期

4 俞晓晶;;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J];水运管理;2009年07期

5 陈定;;基于港口经济发展的港口竞争态势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李学工;;基于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J];港口科技;2011年01期

2 赵建华;赵渤;;基于LOGIT模型和DDSUE模型的上海港集疏运系统路径流量优化[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罗芳;赵景景;;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的功能定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4期

4 孙开钊;荆林波;;关于中国港口竞争国际航运中心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0年04期

5 刘静;蒋元涛;;基于信息价值链视角的上海航运信息服务资源重构[J];集装箱化;2011年09期

6 孙开钊;荆林波;;打造国际航运中心 助推港口物流发展——基于我国港口发展的宏观视角[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王振;李学工;;基于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J];水运工程;2011年02期

8 孙开钊;荆林波;;我国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策略建议[J];水运管理;2010年04期

9 陈继红;真虹;张婕姝;;基于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中国航运市场开放政策研究[J];水运管理;2010年11期

10 陈继红;;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规划与发展对策[J];水运工程;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芳;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良;辟建天津自由贸易区推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建华;广州香港深圳港口合作竞争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3 王伟丽;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张心领;基于战略联盟的港口煤炭物流集疏运一体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李骏;宁波梅山保税港检验检疫监管的创新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于璐;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中国港口业演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兰德华;泸州—宜宾—乐山沿江经济带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朱矫波;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散液车辆管理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黄佑平;广州港南沙港区集疏运系统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邵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运营现状与集群式发展策略[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道立;吉阿兵;;港口价格竞争策略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崔建新;汪传旭;;港口协调定价效果及其利润分配机制分析[J];物流科技;2006年07期

3 宋炳良;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水运管理;2001年04期

4 黄晓敏;;国外港口集疏运发展经验借鉴[J];水运管理;2008年06期

5 施欣;港口竞争对策模型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9期

6 王任祥;宁波港腹地拓展与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J];综合运输;2005年05期

7 施欣;港口竞争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分析[J];中国航海;1998年02期

8 郑爱兵,徐剑华;论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挑战[J];珠江水运;200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洪;[N];深圳商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浩;大连港在环渤海港口群的竞争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2 魏玲;我国沿海港口群综合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莉;;高铁产业链的整合[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2 何瑞娜;;初探高铁经济[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3 李俊林;蒋立杰;付朝霞;;基于DEA模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王金英;;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思睿;;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究——以徐州港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6 ;马达思班十年项目目录[J];建筑师;2010年06期

7 肖清第;;推动城市综合体生成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J];山西建筑;2011年20期

8 宋春雪;;长三角港口群内港口的竞争与合作[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8期

9 ;助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第四届中国仓储物流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在渝举行[J];水运管理;2011年06期

10 周扬;;捉对厮杀上海港 宁波港溯江而上[J];长三角;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列辉;;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佘晖;;上海港引航管理信息系统[A];中国航海学会1993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3年

5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成海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杨;“来中国看世界大港”[N];经济日报;2008年

2 高渊 李們 魏梦杰;长三角港群之争:剪不断,,理还乱[N];国际金融报;2005年

3 记者 左文辉;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N];宁波日报;2005年

4 李侠;对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前景看好[N];金融时报;2007年

5 何勇;上海港VS宁波港:谁是第一大港?[N];现代物流报;2008年

6 陈文;长三角争霸 宁波港PK上海港[N];中国船舶报;2007年

7 万鹏;机构看好两城商行上市首日表现[N];证券时报;2007年

8 张岩铭;浙沪力拼“龙头”大港[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9 董文俊;上海港拓展空间[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10 何伟;宁波倒逼机制逼出集约之路[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李坚;上海的宁波人研究(1843-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唐巧天;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研究(1864-1930年)[D];复旦大学;2006年

5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蕾;舟山港发展大宗散货运输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3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武大顺;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32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32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c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