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货币效应

发布时间:2018-04-25 03:18

  本文选题:国际资本流动 + 货币效应 ; 参考:《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BGT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利用OLS方法和2SLS方法及中国2000-2011年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央银行净国内资产变动的抵消系数高达-0.743,但中央银行反向的冲销操作同样十分有效,冲销系数高达-1.022。这不仅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的影响极其有限,甚至引起了货币乘数和物价水平的反向变化。事实上,净国外资产变动一个单位只能使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分别增加0.018个单位和0.098个单位,却会使货币乘数和通货膨胀分别下降4.095和1.098个单位。这说明近年来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货币效应都十分微弱,货币政策效应却很强。
[Abstract]:This paper modifies the BGT mode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and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by using the OLS method, 2SLS method and monthly data from 2000 to 2011 in China.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offset coeffici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to the central bank's net domestic assets movements is as high as -0.743, the reverse sterilisation operation of the central bank is also very effective, with a sterilisation coefficient of -1.022. This not only mak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on China's basic money and money supply extremely limited, but also causes the reverse change of monetary multiplier and price level. In fact, changes in net foreign assets per unit can only increase the base money supply by 0.018 units and money supply by 0.098 units, but reduce the monetary multiplier and inflation by 4.095 units and 1.098 units, respectively. This shows that the monetary effec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is very weak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monetary policy effect is very strong.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基金】: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经济开放度、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视角的研究”(编号:10YJA790066)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转轨时期我国金融脆弱性特殊生成机理研究”(编号:GD10CLJ02) 江苏大学校基金资助项目“经济一体化、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和国际协调”(编号:11JD178) 江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科研资助
【分类号】:F832.6;F822.0;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明东;田素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货币供给动态关系:1994-2007——基于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2 王琦;;关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3 孟晓宏;李春吉;;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6期

4 刘鹏飞;张亚斌;;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均衡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11期

5 赵善华;;国际资本流动与房地产业的关联度:由东南亚国家生发[J];改革;2008年06期

6 薛旭娜;;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7 许可;席华洁;;美元汇率变动与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经验总结和发展预测[J];知识经济;2009年08期

8 安锦;;金融危机理论模型及其重要启示[J];经济论坛;2009年20期

9 徐t$;;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选择——基于利益博弈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考察[J];探索与争鸣;2010年05期

10 欧璇;;影响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内部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田素华;;东道国对国际资本流动冲销干预的国际经验[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刘凯;;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基于资本流动易变性视角[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学彬;徐明东;刘明学;李世刚;余辰俊;孙婧芳;芦东;董益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马鸣Ya;张蜀林;王书平;;基于VAR模型的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对原油价格影响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杨波;;全球化与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基于上海的案例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凤军;温州资本从“一路顺风”到“一路平安”[N];温州日报;2006年

2 王宸;出国炒房警示对外投资风险[N];证券时报;2007年

3 刘鹤;外资被什么吸引[N];中国贸易报;2001年

4 刘鹤;外资被什么吸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刘鹤;外资被什么吸引[N];中国贸易报;2001年

6 记者 胡燕子;湖北物流协会召开会长办公会议[N];现代物流报;2007年

7 徐思佳;股市楼市汇市冷暖不均[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宝盈基金宏观策略研究员 盛军锋;海外经济减速将缓解国内政策调控力度[N];证券时报;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现代创新西安的实力见证[N];西安日报;2006年

10 伍如良;中国物流发展东湖论坛的目标与任务[N];现代物流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苏多永;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成根;国际资本流动问题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高健;双向国际资本流动决定因素分析[D];清华大学;2011年

5 王喜平;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D];天津大学;2005年

6 郭小燕;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刘忠生;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常玉春;货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杨珍增;国际资本流入构成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周纪恩;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准;国际资本流动与房地产价格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欧璇;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盛楠;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脆弱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王颖;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5 朱琳;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因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房荣荣;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计量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7 李强;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8 李畅;本币升值导致泡沫经济的机理及宏观调控[D];湖南大学;2008年

9 王维;国际资本流动的易变性:测算、效应及管理[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饶鹏坤;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检验[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9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99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