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金融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11:19

  本文选题:中等收入陷阱 + 金融体系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05期


【摘要】: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10年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亦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鉴于金融与经济的强相关性,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否对一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在分析金融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和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金融体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四个方面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World Bank, in 2010, China has become a "top middle-income" country, and is moving towards the ranks of high-income countri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also faces the risk of falling into a middle-income trap. In view of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finance and economy, the perfec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s crucial to a country's success in overcoming the middle income trap.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finance to cross "middle income trap" and many obstacles of financi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financial market system. Four aspects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system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to improve our financial system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编号:2012BS14)
【分类号】:F832;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本健;;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对策[J];红旗文稿;2011年19期

2 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3 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年07期

4 周学;;经济大循环理论——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和内需不足的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5 曾铮;;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年06期

6 梅伟霞;;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分析及战略应对[J];求索;2011年10期

7 李连根;;中等收入陷阱与我国的跨越对策[J];求索;2012年04期

8 徐礼红;;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见解[J];社会科学家;2011年05期

9 刘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新新;;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挑战及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育红;梁文艳;;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易培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两个问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蔡f ;;Small Enterprises Vital for Growth and Employment[J];China Economist;2008年05期

4 夏锋;;民富优先导向视野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贾美艳;;试论我国社会福利的转型——从“补缺型”到“适度普惠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伍业君;张其仔;;“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解释[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7 梁洪学;张卓佳;;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策略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8 李中建;;包容性增长理念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化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9 刘江;;新时期劳资沟通技巧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10 王长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战与路径选择[J];第一资源;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晓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2 刘志国;;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4 古耀杰;;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选择[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邵光平;马利波;;荣成市城乡统筹规划的深入探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6 段学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警惕“新自由主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蕴岭;杨宏恩;;东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孙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视角:体制与政策演变及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孙浩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5 苏京春;中等收入阶段的福利赶超与经济赶超[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6 曾辉方;政府推动型现代化模式利弊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李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肖翔;中国工业化中的政府作用研究(1949~2010)[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姜迪武;转型期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周靖祥;中国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柯;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分析及立法构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雷振;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政府经济职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显涛;统筹城乡养老金发展模式优化及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京伟;基于偏离—份额方法的山东青烟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茶世凯;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李玮;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徐晶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技术创新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张菁;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9 郑杰;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及规避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10 周德升;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张兆亮;;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政策路径选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3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年15期

4 李中;;绿色金融创新与我国产业转型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07期

5 王晓丹;金喜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6 李名峰;;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宋圭武;;谨防“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9期

8 王海峰;;树立低碳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9 黄武俊;燕安;;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有效性和可控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10 严先溥;;应努力加快我国消费模式转型的步伐——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N];北京日报;2010年

2 常修泽;[N];人民日报;2007年

3 滕飞;[N];学习时报;2009年

4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N];证券时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磊;;创新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年35期

2 郭宣辉;;金融体系与我国金融监管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5期

3 许菁;;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我国之借鉴[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2期

4 刘奎盼;赵汝刚;;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4期

5 万龙龙;吴满平;;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0年09期

6 陈柳钦;;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新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陈柳钦;;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8 田应奎;;现代金融的有效监管及其发展趋势[J];民主;2000年03期

9 赵晓霞;;浅析中国金融监管[J];北方经济;2008年06期

10 姚兵;张乐;任益民;;从次贷危机看美国的金融监管[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立坚;;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郑永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体系的重建和中国的选择[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刘锡良;曾欣;;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潘英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分析[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潘英丽;;论金融体系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谷人旭;吴青芳;;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及其空间结构初探[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徐明棋;;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新金融安全观[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8 王君萍;王敏;;从马克思《资本论》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与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与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扬;;完善金融体系 发展契约型金融机构[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健;美政府酝酿重组金融监管体系[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肖炼;救援尚未完成[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李正信 牛海荣 陈刚;美国加快重塑金融监管体系[N];经济日报;2010年

4 邓梅芳 孙兆震;金融监管体系受到挑战[N];科技日报;2000年

5 曾庆认;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6 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周肇光;三位一体:完善金融监管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杨光;让金融监管摆脱经济附庸角色[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海容;规范银证通 稳定金融监管体系[N];证券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高健;美公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计划[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高健;美政府精选“超级联储”掌舵者[N];中国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小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类淑志;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学人;政策性金融论[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大鹏;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王Y,

本文编号:1838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838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