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融资激励与小微企业发展
本文选题:小微企业 + 银行 ; 参考:《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运用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信用缺失导致的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以及形成的"银行不放贷,企业不还贷"的恶性循环。针对目前中国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分析四种突破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融资激励机制设计及各自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及相关配套措施,形成新的融资激励机制,更好地实现银企之间信息对称和银行积极"放贷"、小微企业积极"还贷"的融资激励,从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Abstract]:By using the dynamic game model between banks an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caused by the lack of credit and the vicious circle of "banks do not lend, enterprises do not repay loans". In view of the serious financing constraints faced by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hina at pres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of four financing incentive mechanisms to break through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their respective def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ideas and relevant supporting measures. A new financing incentive mechanism is formed to better realize the symmetry of information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active "lending" of banks, and the financing incentiv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repay loans", thus easing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NCET-12-0716)
【分类号】:F276.3;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态博弈模型[J];财贸研究;2002年04期
2 周孝华;张保帅;;微型企业信贷风险及化解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4期
3 李江;;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年08期
4 张卫国;冉晖;;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研究综述与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年05期
5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6 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7 杨胜刚;胡海波;;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8 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9 罗党论;甄丽明;;民营控制、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8年12期
10 罗文盛;王奇飞;;供应链生产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志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蒋长流;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我国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萧芍芳,王莲;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许跃辉;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结构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胡杨成,李晓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庄胡蝶;;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杨静;石成华;姜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民营经济大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8 蒋满霖;王茂荣;;我国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潘锦云;入世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孙丽华;杨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5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符建华;周方召;仲深;尹龙;;法治水平、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郭丽婷;杨秀萍;;政府支持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创新[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杜建国;盛昭瀚;马国建;;演化经济学及其在中小企业研究中的应用[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江淮;赵延光;宋雪清;;非国有化、产权多元化与经济绩效——非国有经济内部结构性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实证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匿名;;融资制度演化与我国融资模式选择研究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九杰;沈杰;;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抵押品替代机制研究——以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9 陈之楚;;天津中小企业保险服务研究——基于天津保险市场数据实证[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10 卞敏;;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铭凯;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7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晓东;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珍增;国际资本流入构成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小专;基于认知偏差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杰;中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勇;山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婷;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晓洁;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磊;庄河中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德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然吉;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漆南;商业银行关系型信贷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陈永青;我国中小企业新要素资本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2 洪金镖;依托企业集群行业公会:中小企业融资互助担保的新构想[J];东南学术;2005年02期
3 郭田勇;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4 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以浙江省民营百强企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5 张陆;张丽鹂;;大力扶持“微型企业”: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的一问题[J];经济经纬;2006年06期
6 罗曼·弗里德曼,谢里尔·格雷,马列克·赫塞尔,丁开杰;约束的界限——转轨经济学中的所有权和硬预算约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6期
7 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5年02期
8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9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10 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谭浩俊;[N];中国工商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育红;对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2 李建华 ,李向罡 ,韩岗;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J];经济纵横;2004年04期
3 方晓霞;我国经济转型期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其治理[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郑莉;企业发展与信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子维;向敏;;企业信用缺失与整治[J];商场现代化;2008年15期
6 钱程;;基于信用缺失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年09期
7 慕庆波;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内部原因剖析[J];企业活力;2004年04期
8 林根祥,刘荣刚;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行为动机分析[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年10期
9 高振沧,王凤如,黄秀梅;中国企业的信用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10 郭劲光,高静美;信用缺失及其治理的新方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莉;杨军;李宏胜;;银行进入公司董事会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2 曹明;全一;;国有企业、政府和银行三者关系的调整[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邓伟利;;强化银行改革 搞活国有企业[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刘星;宗书声;宗诗声;;债务危机企业的投资行为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5 王传仕;张兵;邱益中;;我国企业集团的现实与演变[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李海波;;拓展非公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刍议[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席酉民;王洪涛;;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的资产重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汤毅;;也谈债转股[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傅胜原;;试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银企问题[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经济类[C];2003年
10 张兆臣;;国有企业资产和债务重组问题[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莫 孙韶华;每年损失6000亿 信用缺失代价惊人[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苏统 旦莺;信用缺失危及企业存亡[N];江苏经济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范嵬 实习生 刘俊;企业勤练内功才是根本[N];国际商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徐淼 杨颖 魏小央;信用缺失致中国企业年损6000亿元[N];中国贸易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芬子;信用缺失:每年“烧钱”6000亿[N];华夏时报;2003年
6 张亚兵;诚信:企业壮大的基石[N];农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 尤成勇;全省首家担保集团在温成立[N];温州日报;2009年
8 余竹娟;中国企业每年为信用买单高达6000亿[N];建筑时报;2006年
9 国家信息中心北京新国信电子信息技术公司 徐京;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分析及提升解决方案[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学文;增信:解开中小企业贷款难死结[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标;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林健;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包惠;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张爽;转型期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及其治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刘彦平;中小股权保护的制度基础[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雷森;基于金融抑制的我国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郑文博;论中小企业融资效率[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韩岗;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胡海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吴婧;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华;我国企业的信用缺失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贵卿;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分析及对策[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3 杨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制度建设[D];湖南大学;2004年
4 王宁宁;辽宁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分析及策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5 张清琼;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D];安徽大学;2004年
6 李延虎;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公司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于安鲁;我国企业狭义信用风险微观治理路径[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谭鸿星;N银行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案例分析[D];广西大学;2006年
9 贺庆平;中国国有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袁慎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建设[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2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0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