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利益侵夺倾向与控制权收购模式选择
本文选题:潜在利益侵夺倾向 + 收购模式选择 ; 参考:《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控制权收购可分为一次性收购和循序收购两种模式。文章认为循序收购可被归结为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旨在发现和约束那些可能对中小股东构成利益侵夺的收购方。文章在对1998-2006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的民营企业作为收购方的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案例进行研究后,发现具有潜在利益侵夺倾向的收购方更有可能选择循序收购而非一次性收购。这一发现将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与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研究从事后阶段推向了事前阶段。
[Abstract]:The acquisition of control righ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odes: one-off acquisition and one-step acquisi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sequential acquisi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a defensive mechanism, which aims to identify and restrict those acquirers who may constitute an encroachment on the interes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acquisition of control right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s acquirers in China's A share market from 1998 to 2006, it is found that the acquirers who have the tendency of potential profit encroachment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sequential acquisitions rather than one-off acquisitions. The research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other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dvanced from the later stage to the prior stag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F276.5;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峰;钟瑞庆;金天;;弱法律风险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抢劫”——三利化工掏空通化金马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2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3 李善民;张媛春;;制度环境、交易规则与控制权协议转让的效率[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4 陈海声;梁喜;;投资者法律保护、两权分离与资金占用——来自中国2006年度公司法调整前后的并购公司数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05期
5 涂国前;;控制权转移前业绩、收购方性质与控制权转移绩效[J];中国会计评论;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维成;;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陈庆勇;韩立岩;;上市公司对外并购中高管薪酬变动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吴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利益输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克智;谢志华;;金字塔股权结构、终极控股股东行为与会计稳健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侯晓红;;掏空、支持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6 陈耿;陈秋;;全流通时代大股东股份减持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7 陈欣;王敏;;股权分置改革对企业并购估值方法应用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4期
8 田满文;;政府干预、终极控制人变更与并购价值效应评价[J];财经科学;2012年06期
9 张继袖;陆宇建;;控股股东、政府补助与盈余质量[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4期
10 李宁;刘玉红;;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监管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凤荣;任萌;张富森;;政府干预、治理环境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验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黎文靖;江伟;;制度安排、大股东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薛德余;;第一大股东、最终控制人和支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ST制度的实证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4 沙浩伟;李强;曾勇;;附属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2(1)][C];2012年
5 陶洄洄;应益荣;;上市公司并购方式的“路径依赖”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祥建;郭岚;李远勤;;部分民营化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企业民营化发行的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龚凯颂;黎德坚;;中国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实证分析:基于利益输送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李焰;张宁;;集团控股股东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姚燕;;掏空与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以啤酒花控制权转移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郭荟;;盈余管理的税务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战略并购的整合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晓琳;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郑海燕;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其困境变化趋势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袁学英;中国企业跨区域并购、资源流动与长期绩效[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洪辉;制度环境、管理者行为对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伶俐;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戚文举;超额控制权、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黄蕴洁;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毕菡;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的利益输送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郑博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绩效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薇;产业生命周期下的企业并购选择[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梁宪伟;控制权转移对山东航空绩效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晓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应俏;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马超;国企改革策略、大股东约束、资源约束与并购绩效[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宋仪泉;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陈幼海;债务融资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雷;宋顺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市场反应[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2 朱红军,汪辉;并购的长期财富效应——经验分析结果与协同效应解释[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3 方轶强;夏立军;李莫愁;;控制权转移后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效率理论和管制理论的解释[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4 张维,邹高峰;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5 郑江淮;企业家禀性、内生的贸易中介及其网络化——全球化竞争中万向集团企业家职能及其变迁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6 李善民,李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7 吴联生,白云霞;公司价值、资产收购与控制权转移方式[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8 徐莉萍;陈工孟;辛宇;;控制权转移、产权改革及公司经营绩效之改进[J];管理世界;2005年03期
9 刘峰;钟瑞庆;金天;;弱法律风险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抢劫”——三利化工掏空通化金马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10 高雷;;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代理成本[J];经济经纬;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书强;;家族企业成长与控制权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09期
2 葛结根;向祥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演变路径及其基本特征[J];理论月刊;2011年05期
3 胡锁军;许敏;;我国资本市场控制权变动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03期
4 唐雪松;马如静;;内幕交易、利益补偿与控制权转移——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9年01期
5 王剑敏;孙伯灿;王晓云;;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陈晋平;;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12期
7 徐鹿;;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外资产业整合——哈啤集团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7年16期
8 肖斌;姚亚伟;杨朝军;;基于信号博弈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9 王化成;姚燕;;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财富效应——以通化金马控制权转移为例[J];财务与会计;2006年10期
10 侯海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研究[J];浙江金融;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4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6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7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8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徐向艺;陈振华;马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丽梅;刘晓春;;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亮;国有股减持新政出台 市场认定利好[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郑义;山东提出全流通时代购并发展对策[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昆明;ST东碳信披违规 明知故犯还是程序缺失?[N];证券时报;2010年
4 ;专家支招:关注市场并购机会[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李立邋周芬棉;国有股权3年内转让不得超5%[N];法制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静 韩万宁;上市公司掀起清欠潮 现金偿还成为主导方式[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周芬棉;国有股转让原则上不超过5%[N];法制日报;2007年
8 何广怀;深主板:上市公司业绩虽增,十大隐忧犹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黄婷;上海证监局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披质量[N];证券时报;2007年
10 袁立波;西藏上市公司迎来又一春[N];证券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绍平;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兴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股权结构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王晓云;控制权转移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桂燕军;基于EVA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付利;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绩效影响因素及市场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王艳玲;第一大股东变更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罗拉;控制权转移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8年
7 叶娣;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绩效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王飞;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与经营绩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爱红;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值效应的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王培森;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的因素分析: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0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2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