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ODI与母国产业升级:先行大国的经历及其启示——多视野的考察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5 04:07

  本文选题:ODI产业升级 + 微观动因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摘要】:企业国际化和OD I之母国产业升级效应,是个理论探索与现实政策设计意义兼具的新论题。中国属于OD I后来者这一现实,意味着可从"先行者"那里寻找参照系。本文从多个视野切入考察了先行工业化大国的经历。研究揭示:OD I微观动因和其母国产业发展具有"双重叠进"的特征,在两个"叠进"之间存在明晰的互动关联;OD I之母国产业升级,既表现为产业内与产业间的结构优化,又表现为产业效率的提升;OD I-产业升级路径模式因国家而异,在先行工业化大国中,美、日两国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美国OD I-产业升级模式带有效率先行特征,日本则相反,OD I-产业升级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作为后发型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OD I起步条件大不同于先行国家,这决定了OD I-产业升级效应路径模式的"中国特色"。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effect of OD I is a new topic with both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policy design significance. The fact that China belongs to OD I latecomers means that reference frames can be sought from pionee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eriences of leading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from many perspectiv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micro motiv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home countr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overlap". There is a clea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overlay"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of the parent country of OD I,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y.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s different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the leading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represent two different modes respectively. American OD I- industrial upgrading mod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iciency first, while Japan is opposite to ODI- industrial upgrading with structural adjustmen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s a post-hairstyle emerging market economy, China's OD I starting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leading countries, which determine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D I- industrial upgrading effect path model.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CRPE;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邬义钧;;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效益评价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赵伟,程书燕;跨国并购:最近一次浪潮的透视与反思[J];浙江学刊;2004年06期

3 马涛,李鹏雁,马文东;新型工业化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克安,李国清;中美贸易平衡与贸易利益[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宋继清,李晓澜;两种视角下的二元经济[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王晓曦;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与变迁[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4 张冬冬;;论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发展[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5 刘义鹃;罗方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深层次问题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6 衣保中;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7 王晓刚;贾静;;文化产业的理论阐释与政策取向[J];长白学刊;2006年06期

8 许光洪,文天平,白永平;重庆工业主导产业选择与支撑体系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10 李小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博弈[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晨阳;;现代产业经济理论视角下区域汽车产业的主导作用[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海;高新技术产业化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冬平;中国农业结构变革与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吴国生;跨国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4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许世卫;中国食物发展与区域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6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杨学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国;煤炭枯竭期城市—阜新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2 胡琦;城市产业结构再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肖焰;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艳辉;竞争优势与组织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兼论邯郸市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中小企业[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丁小义;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6 韩成;延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D];延边大学;2001年

7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胡迎春;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战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王华书;入世后南京市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10 李永芬;越南外资投资研究(1988—2000)[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2 唐根年,徐维祥,罗民超;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产业优化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3 李岳云;论新型工业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S2期

4 靖学青;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温宇静,常阿平;对我国主导产业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1932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32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