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金融业 + 商业方法专利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通过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管理各环节的梳理,得出金融领域正积极进行商业方法专利的布局和战略运用。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商业方法专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实践中金融机构仍在积极进行专利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应遵守各方利益平衡的原则,同时学术界也在寻找更科学的专利绩效的测量指标和方法。
[Abstract]:By combing all aspects of patent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business metho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ayout and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are being actively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 of finance.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mpact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not signific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still actively conducting patent activities in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we should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cademic circles are also looking for more scientific indicator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patent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服务开发的前后台知识转移机制及其管理策略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案例”(70972136)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浙委办〔2009〕126号)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服务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1010XJ1510001)
【分类号】:F832.33;G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翔;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J];金融论坛;2007年12期
2 杨振东;;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攻与防——跨国银行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较量[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10期
3 邱洪华;金泳锋;余翔;;基于专利地图理论的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4 张玉蓉;袁春生;余翔;;金融商业方法专利诉讼行为之经验研究[J];科研管理;2010年04期
5 冯发贵;;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化的可行性——以美国为例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6 张玉蓉;余翔;;欧盟金融商业方法专利分析及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2期
7 戴志敏,陈立毅;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11期
8 张玉蓉;;美国商业方法专利争论及司法实践最新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1期
9 王婷;宋河发;曲婉;;主要国家商业方法专利的比较优势指数监测[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10 李颖怡,林艳;论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利益平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章景;银行业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夏志华;基于金融创新的金融专利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晓青;;商业方法专利略论[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2 刘筠筠;;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美、日、欧的实践及其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雍海英;李学丽;蒋飞;;中资银行商业方法专利战略现状及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4 张俊岩;杨德平;;金融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及其保护——以保险产品为例[J];保险研究;2011年01期
5 郭林将;沈海风;;论我国商业方法软件的专利保护——以审查程序完善为视角[J];当代经济;2009年02期
6 谢黎伟;;利益平衡视角下的商业方法可专利性[J];海峡法学;2010年03期
7 张俊岩;;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及其保护[J];法学家;2010年02期
8 郑捚;刘瑾;;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标准的比较研究——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例[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5期
9 唐春;;技术视角下的商业方法创新过程及其专利保护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8期
10 王金丽;论商业方法的专利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创新活动中的专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黄颖;企业专利诉讼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玉蓉;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温英杰;银行业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与运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义忠;社会知识化转型中知识创新专利保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金泳锋;高技术产业专利态势与绩效及专利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申小莉;动漫企业智力资本结构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关永红;知识产权一般效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巧婵;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新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辛强;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瑜;我国商业银行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磊;商业方法专利客体要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文爱玲;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钟晓颖;TRIPS协议项下可获得专利主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佳;商业方法专利化的可行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涛;商业方法发明可专利性审查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刚;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刁永亮;美欧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峰;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0期
2 陆世敏;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财经研究;1999年10期
3 王鹏飞,陈宇;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04期
4 李茂生,苑德军;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J];财贸经济;2000年01期
5 王国刚;21世纪中国金融:治理通货紧缩与发展资本市场[J];财贸经济;2000年05期
6 苑德军;中国金融创新的成本与效益分析[J];财贸经济;2001年02期
7 王国刚,兰邦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的模式、障碍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1年05期
8 喻平;金融创新扩散机理及我国金融创新扩散路径分析[J];金融论坛;2001年09期
9 李茂生;关于金融工程及其在我国的运用问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张率;电子商务处处有地雷?──谈软件及商业方法的专利问题[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1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岚;[N];金融时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蓉;袁春生;余翔;;金融商业方法专利诉讼行为之经验研究[J];科研管理;2010年04期
2 余翔;张玉蓉;;金融专利新战略:“专利钓饵”及其防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03期
3 田强;何光宇;;网络金融变革中的商业方法专利困境[J];中国金融;2007年02期
4 黄瑞耀 ,俞膺洁;中国金融产品专利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金融;2005年07期
5 袁永静;胡坚;;论金融机构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J];上海金融;2009年04期
6 李顺德;金融产品商业方法专利保护[J];中国金融电脑;2003年10期
7 姚博元;;关注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7年04期
8 鲁周煌;李雪;;商业方法专利:中国金融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0年07期
9 邱洪华;唐春;;美日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情报杂志;2008年11期
10 罗胜强;赵海燕;;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现状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平;;金融业如何应对WTO的挑战[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建社;;取消贷款规模对金融业的影响[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3 于瑞厚;;我国金融业开放与隐忧[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4 王康美;;金融危机下银行如何进行市场营销——银行业市场营销的误区及对策[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晓灵;;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6 赵斌;;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7 董小蕊;;试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加强金融科学研究 促进金融事业发展[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经验汇编[C];2004年
9 秦池江;;论金融改革的路径和金融业的产业化[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完善广东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建设[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勘;利用香港经验走金融业国际化道路[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2 新浪网知名网评人 余丰慧;“经济宪法”对金融业影响[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3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曹红辉;建立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稳定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李耀宗;引领金融业不断增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N];定西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智;金融业期待更紧密合作[N];经济日报;2006年
6 李明昌;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初探[N];金融时报;2006年
7 王晓欣;奥运为金融业添活力[N];金融时报;2007年
8 朱新开;华西集团全面进军金融业[N];江阴日报;2007年
9 夏斌;金融业的“看门”与“开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实习生 但有为 本报记者 禹刚;吴晓灵:当前金融业的风险态度不可取[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宗新;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理论研究——兼论中国金融业的管制问题[D];厦门大学;2004年
2 许南;金融业跨国并购动因、效率与运营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创新活动中的专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邱静;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混业经营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张徐乐;上海私营金融业研究(1949—1952)[D];复旦大学;2004年
6 丁志杰;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1年
7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丁俊民;金融企业并购前后效益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钟锦;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探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齐亚莉;中国金融生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光;从澳门的产业结构论金融业与旅游博彩业的互动与发展[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李琴;抗战时期广西与中央金融业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瑛;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选择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赵锋;金融业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的影响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5 覃宇环;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6 孙卫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宣春燕;开放式基金对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刘苏;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业发展有效途径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9 夏沛妍;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飞鸣;信息时代中国金融业的网络化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938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3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