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结构与经济产出——基于1952~2010年宏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本文选题:货币层次 + 合意结构 ; 参考:《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理论研究表明,货币体系中高流动性货币与准货币可以相互转化,货币的合意结构能够使经济在即期和中长期保持最优产出。为此,本文利用中国1952~2010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结构与经济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货币体系中的高流动性货币与准货币之间往往难以达到合意比例,且总体上表现为货币流动性不足的态势,这对经济产出产生了负面效应。然而,经济转型以来,货币流动性比率下降趋势得到缓解,货币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且对经济产出产生了正向作用。这意味着央行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更多的考虑货币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并着重引导货币结构趋于合理化。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study shows that high liquidity currency and quasi currency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each other in monetary system, and the desirable structure of currency can make the economy maintain optimal output in the spot and in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Therefore, using the data of China from 1952 to 2010,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output. It is foun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the desirable ratio between high liquidity currency and quasi currency in the monetary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it is generally shown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monetary liquidity, which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output. However, since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downward trend of monetary liquidity ratio has been alleviated, the monetary structure has been optimiz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output. This mean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entral bank's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the monetary structure and focus o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monetary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研究——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视角”(编号:12&ZD0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住房价格波动、消费与中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基于异质性预期视角”(编号:11YJA790169)的资助
【分类号】:F822;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昌;徐蔼婷;;中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再检验——基于1952—2004年度数据和区域数据的新发现[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2 张永升;杨伟坤;桑毅博;;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2年02期
3 王定祥;李伶俐;冉光和;;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4 刘金全,刘志强;中国货币政策非中性——货币—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李健;;结构变化:“中国货币之谜”的一种新解[J];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6 王曦;杨华阳;;经济转型中的狭义货币(M_1)结构[J];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7 肖卫国;袁威;;股票市场、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需求[J];金融研究;2011年04期
8 赵华,潘长风;在协整分析中如何处理截距和趋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10 李正辉;蒋赞;李超;;Divisia加权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研究——基于LSTAR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雯瑾;陈宏民;;能源与农业价格传递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2 廖国民;钟俊芳;;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二元经济的研究视角[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3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4 李超;;国际金融危机动态演进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0期
5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6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7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8 燕安;黄武俊;;FDI、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基于DEA与VAR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9 杨碧琴;霍伟东;;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必须提高劳动资本存量[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10 郑效晨;刘渝琳;;FDI、人均收入与环境效应[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温涛;王煜宇;;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健;岳书敬;;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温博慧;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徐敏;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程彦敏;中国公司交叉上市IPO及其后价格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赵卜萱;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卫卫;大型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高小钧;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节能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松;杨扬;;国际资本流动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2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3 赵明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需求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2期
4 方先明,孙镟,熊鹏,张谊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5 米建国,李建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6 易行健,谢识予;我国货币流动性的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1978-2002[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7 陆云航;中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GDP关系的经验研究:1952-2003[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8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9 曹永琴;李泽祥;;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形成机理的理论述评[J];经济学家;2007年04期
10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勇;诸克军;郭海湘;;我国各地区经济产出的模糊建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0期
2 黄毓芝;诸兵;诸克军;;我国各地区经济产出的演化建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33期
3 周光友;;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李能金;试论技术进步等三要素对当年经济产出影响力的定量测算[J];浙江统计;1999年04期
5 叶翔,毛四方,陈晓剑;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对其经济产出的作用: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7期
6 邓长银;杨俊;陈锋;张静;姜宇;李思佳;潘艳娟;闫福林;;辉瑞公司专利产出与经济产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药学;2011年06期
7 杨红;尹新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混合经济产出的最优化设计及评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田玲;高俊;;“助推器”还是“稳定器”:保险业对经济产出作用的经验证据[J];保险研究;2011年03期
9 郭路;;财政支出对新疆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方曙;武振业;朱月仙;高利丹;;技术创新型企业专利产出与其经济产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琳瑛;;论走循环经济之路的重要性[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前言[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少维;;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关于投资与经济发展的思考[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董直庆;王林辉;李富强;;我国国有资本主导型经济的治理模式:控制权结构、经济制度改革和政府有效委托[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7 杨鉴淞;;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途径[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8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志斌;;金融创新下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陆宏芳;蓝盛芳;彭少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评价指标的新拓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耀宗;2020年上海城市GDP将居全球前16位[N];经理日报;2007年
2 肖西;总量第二,人均第几?[N];国际商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立峰 孙煜东;敢教日月换新颜[N];武威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德志 通讯员 王雅云 梁勇强;鹿泉今后不再新上水泥采石企业[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陶冶;美下达经济周期“诊断书”[N];金融时报;2010年
6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经济学博士 章玉贵;宏观决策亟待拨开增长和通胀迷雾[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唐玮;DHL北亚枢纽正式落户浦东机场[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抓住危中之机 促进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9年
9 丁成日;关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10 记者 朱霞 实习生 陈芬;我市房地产业对地方贡献逐年加大[N];孝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青青;中国信贷波动特征及其与实体经济产出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叶翔;中国货币供应形成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苏红键;空间分工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何文忠;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牛苗苗;中国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0 王彦彭;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计量经济学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朱月仙;企业专利产出与其经济产出之间关系的计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晓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4 杨斐;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许智钇;基于SDEA的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综合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付祥;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与CO_2排放脱钩进展分析与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安兆峰;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模型构建及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8 韦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王鹏;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10 徐丽;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0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4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