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的偿还机制:一个理论述评
本文选题:小额信贷 + 偿还机制 ; 参考:《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01期
【摘要】:本文从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信贷风险和采用的贷款技术两个维度,综述并评论了小额信贷偿还机制方面的理论文献。现有理论文献分别解释了小额信贷机构采用连带责任、次序贷款、定期还款、小组基金等贷款技术,利用横向选择、横向监督、动态激励、分期偿付与担保替代等机制,解决金融中介机构常见的信贷风险问题(包括逆向选择、项目选择、努力程度选择、审计成本与策略性违约等)并最终有效提高还款率的机理。近20年来,对于小额信贷还款机制的理论研究,已经建立了横向选择、横向监督、动态激励机制的基本研究框架,并通过放宽假设、引入多样化机制、采用实验博弈方法等实现了向现实的逐渐逼近。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microfinance repayment mechanism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credit risk and loan technology used by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literature respectively explains that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adopt loan techniques such as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sequential loans, periodic repayment, subfunds, and so on, using lateral selection, horizontal supervision, dynamic incentive, installment payment and guarantee substitution, etc. To solve the common credit risk problem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cluding adverse selection, project selection, degree of effort selection, audit costs and strategic default)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repayment rate mechanism.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basic research framework of lateral selection, horizontal supervision and dynamic incentive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microfinance repayment mechanism. The experimental game method is used to realize the gradual approaching to reality.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二元非均衡经济社会结构与转型期农民增收困境”(项目编号:09XJL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任视角的弱势农户正规融资风险控制研究”(项目编号:70873096) “农户网络组织机制及其信用演化机理研究”(项目编号:70973097)的资助
【分类号】:F8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思麒;中国农村信贷扶贫国际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7年09期
2 王家踞;一种扶贫信贷的新作法小额信贷[J];中国乡镇企业;1997年04期
3 汪三贵,毛建森,朴之水;中国的小额信贷[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04期
4 吴国宝;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试验及其启示[J];改革;1998年04期
5 姚先斌,程恩江;小额信贷的概念、原则及在中国的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04期
6 约纳森莫达奇;关于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09期
7 陶天海,吴远立,刘伟;信贷扶贫的困境与创新——兼论小额信贷项目[J];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S2期
8 黄心田,易法海;小额信贷的制度核心、类型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1999年04期
9 伍新木,熊明宝,王蓓;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10 李林;亚行扶贫战略磋商研讨会综述[J];中国贫困地区;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金媛媛;;中国农户小额信贷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杨明基;魏长江;;西部地区小额信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农户小额信贷为例[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孙少妍;;从普惠性金融体系角度探索小额信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洵;;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5 江乾坤;;小额信贷创新的“浙江模式”解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董玉华;;横向监督机制、履约机制与农行“三农”蓝海市场[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李伊茗;渠帅;;民族地区小额信贷公司运行及监管的实证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小额信贷公司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任泽金;;关于农村信用社与小额信贷的思考[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晓山;小额信贷利率更应灵活[N];经济参考报;2000年
2 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 汤小青;我国农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构造及其意义[N];金融时报;2002年
3 朱晓阳;小额信贷能让穷人脱贫吗 [N];中国社会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美锋 杨光;茅于轼:教农民贷款[N];中国财经报;2003年
5 项江;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N];贵州政协报;2003年
6 刘春燕;小额信贷呼唤金融制度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姜业庆;农村小额信贷 这把火该怎么烧[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鸿燕 实习生 房宁;全球背景下审视小额信贷[N];农民日报;2003年
9 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田永胜;杜晓山:小额信贷亟待政策扶持[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剑伟;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韩红;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谭民俊;农村小额信贷效率改进的微观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贾峤;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兴;中国小额保险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陈建新;基于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农户信贷技术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红莲;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严盛虎;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高霞;关于我国城市小额信贷扶贫问题的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4 汪轶;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刘梅;小额信贷产品设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张丽霞;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永青;我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陈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龙文博;我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宋惠荣;发展我国农村“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机构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7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5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