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协同效应计量及实证检验
本文选题:并购 + 协同效应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3年24期
【摘要】:文章根据中国2007年至2011年全部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并购的协同效应能否给并购公司带来持续的超额利润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只有并购目的是为了获得被并购公司无法入账的自创商誉而进行的并购或者是为了并购后能够形成协同效应而进行的并购的时候,商誉比率与超额利润率才显著正相关,作为计量并购协同效应的商誉才是创造超额利润的源泉。
[Abstract]:Based on the annual report data of all A-share industrial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1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whether the synergy effect of M & A can bring continuous excess profits to M & A compan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when the purpose of M & A is to obtain the self-generated goodwill of the acquired company, or to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after the merger, The goodwill ratio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cess profit ratio, and the goodwill, as a measure of the synergy effect of M & A, is the source of creating the excess profit.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218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2YJA790193)
【分类号】:F721;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基路;刘镇林;;商誉信息系统:基于新超额收益论的计量模式[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2 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再检验[J];会计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宇;魏凤;;农·林·牧·渔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盈利能力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2 王超;;商誉确认与披露的实证分析——基于企业价值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9年27期
3 王超;;基于会计信息视角的商誉因素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30期
4 陈兴华;陈旭东;;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技术行业与非信息技术行业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12期
5 王超;;超额收益的商誉影响因素以及商誉弹性——基于上市公司的行业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27期
6 胡云龙;;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30期
7 赵敏;徐文超;;行业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贡献的差异分析——基于2009年上市公司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33期
8 蔡鑫磊;李勤;;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10年05期
9 王莉;;我国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检验[J];调研世界;2011年09期
10 周江燕;;知识产权价值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研究——以中国资本市场数据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军;姜慧慧;龙萌萌;;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创新型企业的经验研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2 苏治;魏紫;;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基于企业版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宇峰;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程锋;企业核心能力及其会计反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曾牧;企业政治关系、债务融资与非效率投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晓君;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纳超洪;管理权力、自由裁量性投资与高管薪酬[D];暨南大学;2009年
7 修宗峰;制度环境、制度变迁与决策有用性[D];厦门大学;2009年
8 孟华;国际化与企业绩效[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章细贞;基于战略观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魏紫;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机理与制度背景[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洋;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兴华;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张成;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静;知识产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蒋泽娟;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盈余管理及其内控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价值相关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陈娟;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俊;会计职业判断允当性、会计准则改革与价值相关性[D];湖南大学;2010年
9 关宏慧;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刘媛;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泽明;陈广前;;中美商誉会计准则比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7期
2 王善平;商誉理论面面观[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3 孔令霞;企业商誉的灰色系统综合评估方法[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9年Z1期
4 蒋基路,林丹丹;透视全球并购浪潮中的商誉会计问题[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3期
5 贾明琪;陈利叶;马宁;;基于合创商誉的并购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6 薛云奎,王志台;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1年03期
7 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1年11期
8 陆正飞,施瑜;从财务评价体系看上市公司价值决定——“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比较[J];会计研究;2002年05期
9 张婷;余玉苗;;合并商誉的本质及会计处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费用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04期
10 乔元芳;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什么不取消商誉[J];上海会计;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艳丽;;银行并购微观效应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0年03期
2 王新哲;;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协同效应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5期
3 李战奎;;协同效应与边缘地经济发展[J];理论与改革;2008年06期
4 兰卫国;张永安;杨丽;;基于协同度模型分析的企业多元化协同研究——以美的为例[J];软科学;2009年08期
5 陈志军;刘晓;;母子公司协同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6 张默;王琛;;物流成本控制的协同方式探讨[J];经济论坛;2011年01期
7 夏新平,宋光耀;企业并购中协同效应的计算[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王怀明;刘晔;;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7年02期
9 刘克飞;;试论公司并购中的协同效应[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冉光和;王建洪;;中国多元化农业投资的宏观绩效及协同效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元略;屈耀辉;;企业集群成本协同管理效应研究[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明杞;郭东强;;协同效应模糊综合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肖翔;李晓霞;吕滢;;AHP法在并购目标企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美琳;倪慧君;陈涛;;低成本扩张下的并购行为[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5 黄和平;毕军;;基于EKC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协同效应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钟兆修;;试行资源租金、污染付费,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张劲松;郎秋红;于楠楠;;影响企业并购成本的因素分析及评价[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洪亚敏;;城市级差地租的测算方法[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9 席彦群;杨士英;;基于L-G模型的修正模型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王宝铭;;论城市级差地租的分布规律[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晓彬;调控房价,该动谁的奶酪?[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邓聿文;用垄断企业超额利润补偿民生如何[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本版编辑邋殷建光 曹林 盛大林 舒圣祥;山东打算重新分配垄断企业超额利润[N];中国商报;2007年
4 王旭东;价格杠杆撬不动“垄断磐石”[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康贵民;市场拒绝超额利润[N];中国物资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刘W毾,
本文编号:1957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57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