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及生成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通货膨胀 + 货币供应量 ; 参考:《经济学动态》2010年11期
【摘要】:基于对物价指数、居民通胀感受和预期以及资产价格等方面的表现,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已经到了需要货币当局特别关注的程度。相关的理论分析和VEC模型的实证检验表明货币超经济发行、流动性过剩、外部输入性以及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当前通胀的直接原因。其中,流动性过剩、货币超经济发行对我国CPI的贡献度分别高达62.3%和43%,成为近年来推动物价上升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也通过一定的路径对通胀的生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price index, residents' inflation feeling and expectation, and asset price, the infl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reached the degree that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it.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empirical test of VEC model show that the direct causes of China's current inflation are monetary supereconomic issuance, excess liquidity, external input and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system. Among them, excess liquidity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monetary super-economic issue to China's CPI are as high as 62.3% and 43% respectively,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push up the price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RMB exchange rate, the growth of domestic effective demand and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generation of inflation through a certain path.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分类号】:F8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宁;;通货膨胀预期形成、锚定:基于消费者和经济学家预期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4期
2 方勇;吴剑飞;;中国的通货膨胀:外部冲击抑或货币超发——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的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3 张五六;;经济转型期通货膨胀的运行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6期
4 柳欣;冯伟;;通货膨胀还是滞胀——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05期
5 刘霞辉;;对当前国内几个宏观经济问题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10年06期
6 柳欣;;滞胀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0年06期
7 陈炳才;;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应对和治理通货膨胀[J];经济学动态;2010年06期
8 马龙;刘澜飚;;货币供给冲击是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吗[J];经济学动态;2010年09期
9 邹璇;;要素空间优化、宏观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J];南方经济;2010年02期
10 罗永泰;李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雅丽;;本轮通货膨胀的货币根源分析——兼论我国央行对抗通胀的困境[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2 李春琦;翁毅;;我国居民通胀预期的测度: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的方法[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3 盛逖;;总供给效率不高对我国物价稳定的冲击及对策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12期
4 汤凤林;甘行琼;;滞胀风险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选择[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5 沈悦;申建文;;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状态空间时变参数模型的实证[J];当代财经;2012年02期
6 陈享光;苏传才;;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7 吴剑飞;;中国实际产出波动与价格波动的关系:1992-2008[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8 吴军;肖威;涂竞;;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量化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9 梁珊珊;钟正生;;我国CPI波动性分析[J];甘肃金融;2010年05期
10 冯彦明;王茜;马寅;;环中国圈经济的基石应成为稳定加速器——中国经济滞胀或不可避免[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樊士德;;结构主义经济学研究动态述评与中国经济结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永志;朱炎亮;;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引发机制及治理对策[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增长与波动[D];南开大学;2009年
3 张五六;非线性通货膨胀持续性的贝叶斯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罗永恒;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珂;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付兴;我国粮食目标价格的构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庭佐;货币超发对中国经济影响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马希荣;通胀预期中的锚定效应及对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百顺;2009年中国货币发行的若干理论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6 罗家宏;我国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高永涛;全球通货膨胀协同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成;货币供应量对CPI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孟刚;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10 南慧颖;2006年-2009年中国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原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04期
2 张鹏;;我国农产品供求均衡分析:1982-2006——一个数理分析框架及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3期
3 刘钻石;李丹;;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5期
4 杨波;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构因素[J];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5 刘金全;郑挺国;隋建利;;我国通货膨胀率均值过程和波动过程中的双长记忆性度量与统计检验[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6 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7 赵庆;徐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特点[J];经济师;2008年02期
8 刘小铭;;我国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4期
9 王小龙;李斌;;经济发展、地区分工与地方贸易保护[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10 卢锋;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宋国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建初;虞拱辰;李海海;;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与汇率制度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2 赵静依;;试论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2期
3 罗明华;黄儒靖;;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及政策参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9期
4 曹婷;;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途径及政策应对[J];现代商业;2011年23期
5 黄雪霞;;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J];开放导报;2008年03期
6 于志慧;;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07期
7 黄惠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与银行最近的发展[J];西南金融;1983年03期
8 王晓兰;陈瑶;;中国与印度通货膨胀的比较[J];华商;2008年02期
9 孔立平;朱志国;;对外汇储备激增与流动性过剩关系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于志慧;;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J];新金融;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封思贤;;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王时芬;;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民众对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吴立振;张继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及投资策略研究[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钱争鸣;郭鹏辉;;金融DIVISIA指数与中国货币增长率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江学军;唐焕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李敏;王相宁;缪柏其;;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波动机制及政策启示[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信;;汇率只是硬币的一面[A];“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8 程绪正;严广乐;刘建香;朱礼庆;陆曙东;;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巍;;过度货币供应下的通货膨胀、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收益——来自中国的证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10 ;西班牙[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吉强 蒋廷玉 赵伟莉;“金融30条”凸显三大看点[N];新华日报;2008年
2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 陈波,
本文编号:1958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5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