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央行流动性供给机制:问题及改进

发布时间:2018-06-20 09:51

  本文选题:中央银行 + 流动性 ; 参考:《上海金融》2013年11期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转型,特别是国际收支由非均衡逐步趋向基本均衡,中国开始由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不足,与此相对应,央行的主要任务也应由流动性回收向流动性供给转变。本文分析了流动性供给及流动性供给机制等概念,研究了现有流动性供给机制的不足,重点研究了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在流动性供给方面的局限性。在对国外代表性央行流动性供给经验进行考察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提出了构建和改进中国央行流动性供给机制的建议。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transformation, especially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from non-equilibrium gradually to the basic equilibrium, China began to shift from excess liquidity to liquidity shortage, corresponding to this, the central bank's main task should also change from liquidity recovery to liquidity supp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s of liquidity supply and liquidity supply mechanism, studi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liquidity supply mechanism, and focuses on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monetary policy tools in liquidity suppl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liquidity supply of representative central banks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liquidity supply mechanism of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China.
【基金】:上海市金融学会2013年重点课题(项目编号:SHFS2013003)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F83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余永定;;理解流动性过剩[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4期

2 刘胜会;;流动性供给、最后贷款人与金融系统稳定:一个次优选择[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3 彭兴韵;;流动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4 陆磊;;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J];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5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梁东擎;;流动性的度量及其与资产价格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希晋;勾东宁;;我国流动性的层次与传导机制研究——基于2005~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胡俞越;;超量货币与GDP和CPI之关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熊文;刘纪显;;我国流动性过剩来源及应对策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4 王国刚;;Overcapitalization in China’s banking system[J];China Economist;2008年06期

5 马根发;;对控制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风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6 包明华;倪晓宁;;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J];财经科学;2009年03期

7 肖琦;;流动性的变化特征及应对策略[J];财经科学;2009年10期

8 冉光和;刘世香;;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机理与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9 杜晓宇;李晓周;金焱;;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10 王晓枫;熊海芳;;商业银行流动性转变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斗;;全球货币流动性的泛滥与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李巍;;过度货币供应下的通货膨胀、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收益——来自中国的证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3 韩曙平;李平;;2007年前后中国货币政策问题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志斌;曹屿峥;;宏观政策的微观作用机理与着力点解析——基于西方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3卷第1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政;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挺;资本市场波动与宏观调控[D];南开大学;2010年

3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高鸿;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李研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赵爱清;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胜;1978-2009年间我国流动性变动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2 吴世勇;银行流动性不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唐佳;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测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金源;银行流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史筱彤;美元流动性的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刘超;中国流动性过剩治理中总量调节工具及其运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莫君艺;国际收支双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程彬;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徐婧;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万淑珊;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与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扬;国债规模:在财政与金融之间寻求平衡[J];财贸经济;2003年01期

2 彭兴韵;包敏丹;;改进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划分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雁;;中央银行“窗口指导”机制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侯文;完善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3 刘振海;关于完善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几点思考[J];济南金融;2002年05期

4 陈永林,张玉琴;构建国库资金管理和运作新机制初探[J];武汉金融;2003年10期

5 成力为,李倩;风险投资机制与黑龙江经济发展[J];学术交流;2001年06期

6 顼志芬,刘维庆,田丽红;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高得罡;深化人事体制改革 培育现代金融人才[J];学习论坛;2002年11期

8 张同信;论现代银行信贷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创新[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刘力,李磊,王上一,王淑萍;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戴季宁;中央银行宏观控调机制的运行真空及其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明基;魏长江;;西部地区小额信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农户小额信贷为例[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丁剑平;周建芳;;中央银行的单方干预、联合干预和未来的中国汇市多方博弈格局[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3 杨新松;;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可能的最优货币政策操作规则[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匡国建;林平;何伟刚;;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执行货币政策问题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5 吴丽华;徐u*;;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流动性测算[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胡金;;论金融宏观调控中的公开市场业务[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7 田素华;;外资银行对东道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8 尹宏祯;;论美国利率政策与人民币利率政策[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刘敬扬;林知津;;清末福建机制银元概述[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卢庆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的利率结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梅志翔 卓夫;努力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水平[N];金融时报;2003年

2 张启阳;中央银行如何发挥金融稳定的作用[N];金融时报;2004年

3 财政部国际司国金三处;亚行:外汇储备该怎样管理[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边际;货币政策不会直接针对股市和楼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陈炳才;特别国债经营:巨大的收益压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吴晓灵;对症下药 灵活操作[N];人民日报;2007年

7 董德志;中国利率上行空间已然打开[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彭兴韵;进一步宏观紧缩措施可能即将到来[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谷秀军;王洪章:继续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 切实履行中央银行各项职责[N];金融时报;2008年

10 记者 陈郁兰 通讯员 王伟杰;中央银行大额支付系统近日在我市银行业开通[N];赤峰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超;制度变迁动力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何林峰;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3 龚秀国;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荣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8年

5 赛志毅;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朱江;内外失衡下的流动性供给、资产价格及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陈斌;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责任转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范方志;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周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启阳;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文朝;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张鹏;西方证券交易所升降级机制研究及借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孙晓明;中国自然保护区融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邱云秀;环境规制视角下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机制及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苏芳;基于东道国产业安全视角的外资并购机制及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徐秀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陈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代理基金业务运行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曹钰婧;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效应与机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李成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司月芳;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上海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3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43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