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前后中美利率联动机制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利率政策 + 溢出效应 ; 参考:《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变动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国际间利率传导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采用多元非对称VAR-MVGARCH(1,1,1)-ABEKK模型实证研究了次贷危机前后中美两国利率的联动机制。结果表明,中美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利率上升或下降对中国利率波动性以及中美利率协动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危机以后中美利率联动进一步加大,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性的增强。据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利率调控的独立性;同时积极促进国际间货币政策合作,在中美利率协调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性,尽量减少美国利率变动带来的的负面冲击和不确定性,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Abstract]: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kes a country's economy more and more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interest ra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by using the multivariate asymmetric VAR-MVGARCH (1) -ABEKK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interest rates, asymmetric effects on interest rate volatility and interest rate synergism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en interest rates rise or fal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urther increase of interest rate linka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crisis. This also reflect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after the crisi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na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enhance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est rate control, actively promot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cooperation, and strive for more voice and initiative in the interest rate coordin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 and uncertainty caused by interest rate chan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o safeguard the national economic interest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分类号】:F8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2 唐齐鸣;熊洁敏;;中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3 何帆;面对加息周期新兴市场经济需要格外警惕[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2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4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余元全;;资产价格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高物价的根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戴国海;;McCallum规则与Taylor规则在我国的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8 李雪;;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博弈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9 李云峰;;中央银行沟通是否更有助于预测官方利率决定——来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证据[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10 赵进文,高辉;中国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5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汪明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安禹;名义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星;泰勒规则在我国的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10年
9 高健;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耿树文;股市泡沫——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梗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封北麟;王贵民;;金融状况指数FCI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12期
2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3 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5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6 陈人俊;1993年上海同业拆借市场概述[J];上海金融;1994年05期
7 丁晨;屠梅曾;;论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基于VECM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阳;郝祥生;张兵;;美国利率政策与次贷危机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23期
2 杜莉芬;;次贷危机的风险传导效应[J];金融经济;2009年24期
3 廖士光;;“次贷危机”背景下沪港股市溢出效应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胡秋灵;赵静;;股票市场与黄金市场收益率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01期
5 任立民;;基于EGARCH模型对中国黄金市场的实证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小为;;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6年08期
7 陈晓杰;黄志刚;;基于提高居民收入的利率政策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8 梁爽;;美国次贷危机国际传导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9 刘得胜;;信息冲击曲线和A+H股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10 刘得胜;黄泽先;;信息冲击曲线和A+H股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兴志;陈长石;;安全规制波动对煤矿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平滑迁移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王和义;黄玮;熊旺;;纯化氢用多孔不锈钢表面的修饰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3 王乃怡;林涵瑾;;聋哑人手势语用手的非对称性[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张宗成;袁怀宇;;卖空限制与股票市场收益的非对称性——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比较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牛俊英;王娟;王佳楠;;前庭的频率特性与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岳连捷;卢洪波;裘新;陈立红;张新宇;;隔离段激波串非对称及震荡特性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陈正洪;王海军;任国玉;;武汉城市热岛强度非对称变化及对气温序列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王万s,
本文编号:2068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6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