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

发布时间:2018-06-30 06:14

  本文选题:储蓄率 + 公共支出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摘要】:将国有企业从"企业部门"中分离出来,与"政府部门"合并为"公共部门",其储蓄率称为"公共部门储蓄率";并将非国有企业与居民合并为"私人部门",其储蓄率称为"私人部门储蓄率"。据此提出的中国高储蓄率的公共财政假说认为:2000年以来中国储蓄率持续高涨,是由政府的赢利性动机及其对公共财政职能产生的挤出效应推动的,并带来了公共支出的不足。结果,居民和非国有企业不得不增加预防性储蓄。利用我国1996—2006年30个省面板实证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此假说。
[Abstract]:Separat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rom the "enterprise sector", The savings rate is called the "public sector saving rate", and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residents are merged into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savings rate is called the "private sector savings rate". According to the public finance hypothesis of China's high savings rate, the sustained upsurge of China's savings rate since 2000 is driven by the profit-making motive of the government and its crowding out effect on the public finance function, and brings about the insufficiency of public expenditure. As a result, residents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had to increase precautionary savings. This hypothesis is verified by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30 provincial panels from 1996 to 2006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F812.4;F124.7;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2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3 郭庆旺,赵志耘;政府储蓄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1999年06期

4 李勇辉;温娇秀;;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关系[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5 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国资金供求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6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7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8 任若恩;覃筱;;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9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10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文林;我国居民储蓄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燕武;薛蕾;;我国储蓄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3 罗崇华;;世界经济波动对中国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4 张琳;;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的实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5 郝文杰;市场出清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模型中一个结论的修补及其意义[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6 翁小丹;江悠悠;李茂琴;;论发展保险业与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J];保险研究;2007年12期

7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殷剑峰;;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1期

8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闫坤;鄢晓发;;Frugality and overspending:sources of Sino-U.S.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10 颜哲;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令波;;投资回报率与中国养老体系的基金制改革[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5)——养老基金管理与生活质量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刘桂峰;武剑;潘俊武;李冰;王健;杨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与实施策略[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4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明;朱斌;;基于永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储蓄率研究——中国城乡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谢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文博;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王艳;基于人口转变视角下的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邬德政;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刘忠敏;中国国债经济效应的计量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6 王英;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星;我国养老表现制度经济分析及运行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松;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邬民乐;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邹达川;资产价格、资本流动与人口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允奇;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特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黄文;不确定性对消费率影响的仿真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师远志;民族地区绿色消费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杨胜杰;关于我国M_2/GDP持续增长原因的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5 胡志明;双重转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6 许华岑;人口红利与四川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陈亚辉;储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赵春梅;探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之原因及相关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张钰;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董涛涛;四川省人口转变的居民储蓄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家新;政府储蓄的形成:从财政收支角度所作的考察[J];财经科学;2002年01期

3 郭庆旺,赵志耘;论财政稳定器[J];财政研究;1997年05期

4 陈利平;最优货币数量与消费攀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6 郭树清;养老基金的筹集与隐性债务的补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5期

7 马丁·费尔德斯坦;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02期

8 龙志和,周浩明;西方预防性储蓄假说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0年03期

9 杜海韬;邓翔;;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10 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晶;;重塑节能市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1期

2 石青;;公共事业的公益性定位分析[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3 金玉国;王琳;;政治型交易成本测算的两个维度及其关系——基于中国分省份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4 李丛笑;;国有资本收益分配体制改革:在公平与发展之间权衡[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桂欣;;英国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PPP投融资模式的操作及启示[J];知识经济;2010年03期

6 严先溥;;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模式转型——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金融;2010年06期

7 时光寨;刘文娜;;公共部门的核心能力刚性及其破解之路——国际奥委会知识管理对公共部门能力构建的启示[J];新视野;2010年01期

8 孔晏;;产学研项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案例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01期

9 郭茂;;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借鉴[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01期

10 曹建方;;财政公共投资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国彬;;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改革的模式及其比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强恩芳;;新西兰行政部门改革:现在在哪里?将何去何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韧;吴春梅;;企业的公共服务责任与政府行政激励[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迎法;尹红;;电子治理的战略环境透析——基于SWOT-PEST分析模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素仙;;理性反思中的学习与借鉴——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玉春;;探析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肖文涛;林辉;;绩效评估: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工具[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奚炜菁;吴雷春;;公务员制度变迁60年回顾与发展趋势[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曾明;;转移支付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公共选择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玉平;;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综述[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刘洪;失业潮下,美国人在挣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记者 姜欣欣;消费崛起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N];金融时报;2010年

3 记者 庞东梅;今年经济运行将处于常态[N];金融时报;2010年

4 贾新光;中国汽车消费潜力非常大[N];北京商报;2010年

5 刘尚希;2009年财政:对冲“不确定性”[N];中国财经报;2010年

6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一鸣;经济的病根子要从体制上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经济学家 黄亚生;农民工与城市化[N];经济观察报;2010年

8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梁伟;我国将通过六大途径解决影响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秋香;风标2010:“嫩芽”脆弱 风险犹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孔非 刘鹏璐;净月开发区西部建设拉开序幕[N];长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晓岚;基于战略导向和绩效基准的非营利组织预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胡其图;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曾明;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阮萌;中国公共物品供给转型的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张楷弛;货币量值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李吉梅;公共部门网站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刘华伟;广东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王丽娅;宏观经济风险部门间分担与转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文博;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及合理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潘旭;政府雇员制——对我国公共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D];南昌大学;2010年

3 嵇盛艳;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母艳君;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6 冯娟;非国有企业集体谈判制度的形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徐元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现状及其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周春雅;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公平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张香娥;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马剑;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进[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5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85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