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当前企业发行上市体制下的若干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03 02:34

  本文选题:新股发行 + 发行制度改革 ; 参考:《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12期


【摘要】:本文以2009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为标志恢复新股发行至今(统计截止2010年8月31日)为时间窗口,探讨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具体分析了超募辨析、排队因由、过会博弈、对赌上市、资源流失等几个方面问题。
[Abstract]:In this paper, on June 10, 2009,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ssued the "guidance on further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New issue system" as a time window to mark the resumption of new share issuance (as of August 31, 2010).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oblems in China's securities issuance market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new issue system, 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problems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discrimination of over-offering, the reason of queuing, the game of overpass, the gambling on listing, the loss of resource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竞尧;;新股卖空机制对新股发行的意义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2 ;国内[J];证券导刊;2011年21期

3 刘英团;;八菱科技IPO“猝死”得好[J];商界(评论);2011年07期

4 华猛;肖文东;;2010年以来新股收益及申购策略分析[J];银行家;2011年09期

5 刘英团;;八菱科技发行失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J];金融经济;2011年13期

6 皮海洲;;股权性投资能抗通胀吗?[J];卓越理财;2011年08期

7 王亮;;新股发行后市场交易对发行抑价程度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8 ;A股“失血”之痛[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0期

9 施光耀;张健;马丽华;张麦云;;第一家中止发行公司——八菱科技启示录[J];资本市场;2011年08期

10 刘锡标;;提高申购新股收益率的诀窍[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灿;涂奉生;;上海A股市场新股发行量的周期性行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刘玉灿;李心丹;;IPOs低效定价与投资者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潇潇;彭韶兵;;我国IPO定价“破发”原因的财务学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帆;;关于我国股市的争论与发展前景[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5 翁世淳;;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宁文昕;;保荐代表人、证券监管与保荐质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阳亚玲;;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与变迁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田利辉;;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周正义;;中国沪深股市的拯救之道及政策建议[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10 陈俊;陈汉文;;IPO价格上限管制的激励效应与中介机构的声誉价值——来自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初期的经验证据(2001~2004)[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明浩;新股发行机制应该先改什么[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方家喜;新股发行审批定价发售酝酿改革[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记者 王妍;新股发行机制待改革[N];金融时报;2009年

4 财经评论员 周俊生;新股发行改革要去“伪市场化”[N];广州日报;2009年

5 上海 周义兴;新股发行“红鞋”制一举多得[N];经济参考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许志峰;新股发行何处去[N];人民日报;2009年

7 经济学博士 马光远;新股发行新政进步有限[N];东方早报;2009年

8 记者 王济洲;辩证看待新股发行变革与重启[N];金融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向杰;新股发行箭在弦上[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许志峰;新股发行改革启动[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彦;我国IPO首日抑价及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郭敏欣;我国A股市场新股抑价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毛立军;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邹斌;政府窗口指导、询价制与IPO抑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何剑;中国股票市场IPO抑价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唐勇;发售机制、信息偏倚与IPO抑价[D];浙江大学;2009年

7 武龙;噪声交易者与中国IPO真实首日收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梁化军;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9 熊维勤;我国IPO高抑价和询价发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沈锡飞;我国企业IPO融资动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俊哲;新询价制下新股发行改革绩效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永胜;我国中小板新股长期走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晓玲;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乐;询价制下我国新股发行上市首日收益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韩冬;我国新股发行中定价与申购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文晶;A股股票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蒋文瀚;我国新股发行市场IPO高抑价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瑛;中国新股发行抑价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陈婵娟;我国新股长期弱势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何国通;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92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92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