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基于多元Logit模型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2 10:51
【摘要】:利用1985~2007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与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反向变化关系;汇率增长率与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反向变化关系;GDP增长率与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反向变化关系;进口增长率与银行体系脆弱性成正向变化关系;各项贷款增长率与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反向变化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反向变化关系。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较显著的因素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汇率增长率,以及进出口增长率。
[Abstract]: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ragility of China's banking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of 1985~2007 shows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savings deposits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s a re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ag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rate of exchange rate growth has a re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ag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GDP growth rate has a re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ag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growth rate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ag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growth rate of various loans has a re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ag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growth rate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has a re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ag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mor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frag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in China are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avings deposit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rate of exchange rate growth. And the growth rate of import and export.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0624005) 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532030)
【分类号】:F224;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立坚,牛晓梦,李安心;金融脆弱性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2 袁德磊;赵定涛;;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实证研究(1985~2005)[J];金融论坛;2007年03期

3 胡祖六;东亚的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3期

4 刘卫江;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5 龚锋;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稳健性评估与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管七海,冯宗宪;我国商业银行非系统金融风险的度量及预警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1年01期

7 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8 李辉;;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被动积累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发展的AD模式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6期

9 宋敏;;银行业脆弱性形成机理:基于预算软约束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芳;阮明烽;;外资银行进入后对浙江省银行稳定性影响预测[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2 段小茜;试论金融监管法制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张桃生;卢二坡;;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与效率关系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艾洪德,张羽;辽宁省区域金融风险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5 丁剑平,何韧;2003年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6 许磊行;;我国证券市场脆弱性机制与对策思考[J];财会通讯;2009年12期

7 张筱峰;王健康;陶金;;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8 孙立坚;再论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9 王廷科,冯嗣全;金融发展、金融脆弱与银行国际化[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10 张震,张卫国;中国金融制度转型中的创新主体研究[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元月;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市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沛;开放经济下金融稳定的理论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3年

2 杨玉熹;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周鹏;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开放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4 卢文鹏;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担保与财政成本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的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范德胜;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何祖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志扬;开放社会、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开放模式选择[D];厦门大学;2004年

9 徐芳;商业银行危机预警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廖国民;转型时期的中国软预算约束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不良贷款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丹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浩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地区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周梦星;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名桃;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慧君;外资银行渗透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李成;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9 缪小眉;基于金融交易客体权利性质的金融脆弱性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10 项慧玲;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则祥,殷孟波;构造我国的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J];财经科学;1999年03期

2 廖国民,袁仕陈;我国软预算约束的治理:理论与政策[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4期

3 张鹏;中国银行竞争力分析[J];财经研究;1999年02期

4 孙立坚;再论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5 范洪波;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J];金融论坛;2004年07期

6 王都富;刘妤洵;;从金融外部性视角分析不良资产与金融脆弱性[J];金融论坛;2006年05期

7 宗良;新资本协议出台与我国银行业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8期

8 陆晓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向──全面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8期

9 陆晓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向──全面风险管理(续)[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9期

10 孙立坚,林木彬;从“零利率”政策到“负利率”结果——透析日本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霞天;于晓娟;;我国证券市场的脆弱性原因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2 汤尼·迪金;;银行危机的真实写照[J];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1年08期

3 魏群;;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审慎监管[J];改革;2005年09期

4 吴俊;;基于Logit模型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判断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5 周锦程;;从金融危机到债务危机的规律文献综述[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6 苏家洪;;教学与实验——操作系统的漏洞[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7 强强;;网络脆弱性以及鲁棒性理论的近期研究发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杜金岷;李继伟;;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银行危机预警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杜志平;胡贵彦;刘永胜;;基于复杂性供应链脆弱性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6期

10 高雅静;;基于Logit模型的A股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英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分析[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海霞;杨正球;;IMS网络威胁行为分类方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徐小玲;刘晓琼;延军平;;毛乌素沙地的脆弱性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晨;王伟;;安全基线控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应用[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5 龚宪伟;闫鼎熠;熊南杰;;高原矿山水资源特点及其脆弱性初探[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苏桂武;;中国小城镇和城市边缘区地震灾害脆弱性的宏观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闵京华;王晓东;邵忠岿;朱卫国;;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A];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年会文集[C];2004年

8 李鹤;张平宇;;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大千;修春亮;;基于资金流的阜新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郝璐;王静爱;史培军;范一大;;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牧区为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爱尔兰:财政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叠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经济学博士 章玉贵;正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N];证券时报;2008年

3 司马南;脆弱性或导致企业爆发危机[N];广东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兰晓萌;压力测试为银行危机收官[N];华夏时报;2009年

5 安宁;信息系统脆弱性引发的风险须关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6 记者 严婷;法国巴黎银行:若演变为欧洲银行危机 中国经济或难“免疫”[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问题债券”恐酿欧洲银行危机 金融股频频失血[N];上海证券报;2010年

8 卜华白;脆弱性:企业成长“隐形杀手”[N];首都建设报;2009年

9 本报特派伦敦记者 师琰;市场闻到了第二轮银行危机的血腥味[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欧元“僵尸化”: 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叠加效应”[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林峰;脆弱与冲击:1995-1996年墨西哥银行危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苏同华;银行危机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马辉;中国金融风险指标体系构建与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郑鸣;中国银行业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D];厦门大学;2004年

5 彭扶民;银行危机并购的动因、风险与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熊国兵;银行业危机——从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7 冯振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与优化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姜桂华;关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9 乐宜仁;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宋敏;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及其效率改进[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敏;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及预警系统的建立[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陶金;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邵丽;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与成因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红;对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小凤;我国信贷市场脆弱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6 王乐;脆弱性分析在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任君瑞;陕西省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贾立华;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蔺鹏;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判断与测度[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邓宁华;当代中国人口安全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59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159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d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