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资产短缺影响因素研究——理论及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8-03 22:06
【摘要】:本文基于"C-I指数"(Chen和Imam,2011)以及笔者对其各指标统计口径的具体设定对中国资产短缺状况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金融发展的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中国面临资产短缺困扰的最重要因素;负向外生冲击虽可以缓解中国所面临的资产短缺压力,但这主要源于大量避险资金暂时退出高风险投资领域,国内资产短缺状况并未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内,实际利率下降利于缓解国内资产短缺压力,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资产短缺问题,关键还得依靠金融大发展来增加"本国对内优质金融资产创造"。
[Abstract]:Based on "C-I Index" (Chen and Imamm 2011) and the specific setting of statistical caliber of each index, this paper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sset shortage in Chin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erious lag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the current asset shortage in China. Although negative exogenous shocks can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asset shortage in China, But this is largely due to the temporary withdrawal of a large amount of safe haven funds from high-risk investments, which has not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domestic asset shortage. Further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in the long run, falling real interest rates will help ease the pressure on domestic asset shortages, but if we want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asset shortages in China, The key is also to rely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increase domestic quality financial asset cre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居民收入来源结构优化研究”(批准号:11AJL003)的资助
【分类号】:F83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博,雍家胜;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2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3 杨继生;;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5 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6 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7 张会清;王剑;;全球流动性冲击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8 孙凤;预防性储蓄理论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J];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9 范从来;刘绍保;刘德溯;;中国资产短缺状况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10 石柱鲜,黄红梅,石庆华;关于中国潜在GDP与景气波动、通货膨胀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丰;韩晓龙;;深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2 刘超;王智强;;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形成方式与通货膨胀[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3 李平;余根钱;;Regulatory intervention rescued China from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4 张琳;;针对我国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0期

5 王思宇;杨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总结与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2期

6 刘兆博;;当代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7 翟晓英;刘维奇;;居民消费能力视角下的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影响因素协整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8 张明;谢家智;;中国地区价格的空间相关性及传导差异的因素分析——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9 张会清;王剑;;我国通胀演变的决定因素与传导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2期

10 张振;乔娟;;收入不确定性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2 李亚伟;赵卫亚;;从分层模型视角看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蔡秀玲;黄芝华;;闽台两地居民跨期消费行为比较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7 敖翔;;住房权对家庭消费、储蓄和主幸福感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A];第五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红强;基于小波分析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琼;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昊;广义经验似然方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2 黄昊;住房改革、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贤龙;全球经济失衡:劳动力全球化视角的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杜华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夏青;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关系的数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贺麟;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斌;金融发展与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于羽;货币政策的通胀与通缩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雪璐;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形式及通货膨胀预期管理[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晓晶;;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未来走势与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3 王晓春;中国资本控制的有效性考察[J];当代财经;2001年04期

4 范从来;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5 赵博,雍家胜;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6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7 周海春;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8 蓝发钦;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测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10 雷达;赵勇;;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测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元辉;唐华臣;;广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2 郭世辉;马艳娥;;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刘斌;;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的关系[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线多锋;吕宗元;;辽宁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10期

5 禄兴能;周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省级面板数据[J];华北金融;2011年08期

6 朱志刚;王成;;金融发展与江苏经济增长:实证与比较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马小明;肖亚民;孙仲东;安芙英;;基于VEC模型对渭南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部金融;2010年08期

8 吴拥政;陆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地级市区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J];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9 徐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例[J];青海金融;2011年02期

10 刘杰;王定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检验——基于湖北省1978—2008年的经验验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米传民;刘思峰;党耀国;;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喜梅;;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形评价[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阚景阳;;河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5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研究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磊;王宏淼;;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7 张亮亮;黄国良;;金融发展、产权性质与银行贷款的治理效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9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2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4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6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张魁兴;保增长不能饮鸩止渴[N];证券时报;2009年

8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方方;失衡现象应逐步改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记者 林馥盛;经济增长和节约能源实现双赢[N];汕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余翔;公共支出、金融发展与环境绩效[D];重庆大学;2010年

3 余利丰;金融发展与中国的TFP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聪;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金凤伟;金融发展进程中的养老基金与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汪彩玲;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吴玮丽;中东欧国家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雨;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晓燕;陕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乔家立;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谭冰;广东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传导渠道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5 康一琼;山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侯霞;浙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阙锐;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杨小筱;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吴峰;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康东霞;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谱分析[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63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163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3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