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We first analyze the basic pattern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apid growth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global finance. The rapid rise in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has led to a surge in the world economy's demand for a universally creditworthy international currency. Closely related to this is the three major featu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before the crisis: (1) the United States dollar became the most heavily dependent reserve currency for central banks. In fact, it has become a super currency; (2) the rapid rise of the euro; (3) U.S.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dollar's currency conditions have tremendous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we argue that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annot sustain itself, especially because the dollar credit base has been fundamentally shaken, and its status as a super international currency must be lost. We believ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two main possible directions of evolution. One is the joint efforts of all countries to create a super-sovereig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he other is the continuous rise of the euro and the renminbi. A new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with a three-pronged multi-benchmark currency against the dollar. We argue that the second is more likely. We suggest that China should advocat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for a long time an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reform of the IMF, so as to demonstrate China's style of actively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s a rising power; however,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variou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orces, We must prepare for the second scenario.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our most realistic and effective choice, and China's long-term trade surplus is the necessary basis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银行奖励计划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0473048)的支持
【分类号】:F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不应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过高要求[J];金融博览(财富);2011年06期
2 夏斌;;人民币国际化要采取不同的形成道路[J];IT时代周刊;2011年16期
3 张茉楠;;人民币国际化不宜贸然提速[J];金融经济;2011年11期
4 田丽;;人民币国际化稳健推进[J];决策与信息;2011年08期
5 何东;马骏;;人民币跨境使用与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J];中国金融;2011年16期
6 吴顺达;;人民币国际化的展望[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7 甲丙;;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左小蕾;;国际板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J];珠江水运;2011年11期
9 黄益平;;人民币离国际货币有多远?[J];中国对外贸易;2011年08期
10 李稻葵;;下一个十年重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敏;;人民币国际化[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黄志龙;;建议对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行调整[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逯新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4 蔡薇;黄瑞玲;;从欧美债务危机透析人民币国际化[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6 黄志龙;王军;;第九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六大对冲措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7 刘力臻;杜辉;;货币国际化的规律探索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长征;;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福宁;贾莹莹;;上海人民币产品中心建设:阻碍因素及破除对策[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刘群;;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路径与深港金融合作[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满;人民币国际化提速[N];经济观察报;2005年
2 张化桥;把人民币国际化,,如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3 木木;人民币国际化道阻且长[N];证券时报;2008年
4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 张铁钢;综合国力 决定人民币国际化[N];证券日报;2009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孙立行;阶段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N];文汇报;2009年
6 郭信麟;人民币国际化对港意义非凡[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王伟;人民币国际化没有现成模式可循[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记者 裴s
本文编号:2257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5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