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衍生工具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8-10-20 15:36
【摘要】:衍生工具在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收入机会的同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为了有效地管理衍生工具相关的风险,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地识别和度量衍生工具的各类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从而使风险敞口处于企业的风险偏好或容忍度之内。
[Abstract]:Derivatives not only provide risk management and revenue opportunities for enterprises, but also contain huge risk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derivatives, we must adopt scientific methods to identify and measure all kinds of risks in time, and select appropriate risk coping strategies. So that the risk exposure in the enterprise risk preference or tolerance withi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基金】:财政部重点科研课题(2008KJA10)
【分类号】:F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明辉;;衍生工具的风险内部控制:国外经验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10期

2 张玲,张佳林;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发展趋势[J];预测;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锡铨,邹新月;典型判别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2 郑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3年10期

3 汪季玉,王金桃;基于可能-满意度方法的个人信贷决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3年03期

4 张玲,杨贞柿,陈收;KMV模型在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1期

5 惠晓峰,孙嘉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信用矩阵的实证应用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6 傅强,李永涛;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9期

7 伍崇友;陈英武;;数据挖掘在信用风险分析中的运用[J];华南金融电脑;2005年12期

8 王宪全;陈李刚;;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测量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傅强,李永涛;Logistic模型在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陈东平;孙明;;KMV模型的修正及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宏刚;曾勇;方洪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在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等级评估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贵清;信用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王煦逸;商业银行客户资信评价模糊综合判别模型及其敏感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国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王福林;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邵欣炜;基于VaR的金融风险度量与管理[D];吉林大学;2004年

6 史宝平;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姜灵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计算模型与算法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陈晓静;中国消费信贷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孙红霞;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柳絮;企业商业信用管理方法与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玲;基于经济增加值核心指标体系的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刘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钱宏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荆伟;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河南大学;2005年

5 刘利军;模糊数学在上市公司资信评价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胡丽蓉;基于投资者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7 曾韶东;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失败预测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谭政勋;资产证券化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9 郭强;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刘兆峰;水运企业筹资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明辉;;从巴林银行案和中航油事件看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2 熊玉莲;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一般性及在我国的特殊表现和控制[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李明辉;;衍生工具的风险内部控制:国外经验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10期

4 马重;;衍生品交易实时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金融;2006年06期

5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莉莉;;套期保值与企业价值的文献回顾[J];科学决策;2011年04期

2 吴丽华 ,黄伟彬;巴塞尔委员会关于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指导方针[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ZA期

3 李明辉;;衍生工具的风险内部控制:国外经验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10期

4 文小勇;杨旭;;风险管理与市场结构[J];南方经济;2005年11期

5 李明辉;;衍生工具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6期

6 刘丽;赵士文;;我国金融业衍生产品的发展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6年07期

7 周程 ,杜翕然;制度抗拒衍生品风险[J];国际融资;2005年05期

8 孟岩,张屹山;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J];经济纵横;2003年02期

9 朱沛;马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策略——基于国内文献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1年05期

10 周立;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比较优势[J];金融与经济;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制问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罗士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探析[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4 姜晓兵;谢永平;;网上银行运作中的风险管理[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刘克俭;;支付系统风险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6 刘青琦;;对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的思考[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7 万上海;;基于凸组合的一致性风险度量决策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欣;张卫平;曹志鹏;;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林则夫;陈德泉;;基于实物期权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镇江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缺陷及重建[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建新;风险管理:华尔街的新宠[N];金融时报;2001年

2 祁国中编译自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2002年底在伦敦兰开斯特宫经济论坛上的演讲;金融创新是风险管理的关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长江商学院教授 周春生 北大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冯科;忽视风险管理的恶果[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北京中期期货研究所副所长 王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实行分类监管的基础目标[N];期货日报;2009年

5 陈忠阳;现代金融 风险管理出现新变化[N];金融时报;2000年

6 李雪艳;强化中国金融业的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07年

7 黄丽珠;合规风险管理在中国[N];金融时报;2007年

8 蔡臻欣;花旗撤换风险管理主管[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Sian Williams 赵蓉 编译;高素质人才是高水平风险管理的保证[N];期货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中;Sybase助力金融业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中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蒋云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付玉秀;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李红权;资本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江百灵;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陈华芳;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与风险度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彭明生;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与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罗士勋;人民币汇率预测和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宏毅;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毅;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与借鉴[D];重庆大学;2007年

2 杜歧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李志毅;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郭思亮;谈谈我国政策性银行的风险管理[D];厦门大学;2002年

5 王萃;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与风险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张楠;风险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D];清华大学;2004年

7 闫琳;高等教育信贷政策及风险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徐云飞;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9 陈涛;基于中国股市实证分析的虚拟经济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83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83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