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新进展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
[Abstract]:Since 1990s, the new progress of globalization in trade, capital flow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ynchronization of real economy and monetary policy more prominent.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means to solve major global problems. It is a good choice to coordinate among the economies with large economic volum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coordination gradually, and to deepen the content gradually, which is a good choice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is also the key to success in the current exit process of loose monetary policy. While emphasiz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we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which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onetary policy withdrawal coordin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分类号】:F113;F82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贵新;肖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成本收益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尹继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J];上海金融;2008年12期
3 虞伟荣,胡海鸥;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低效的经济学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1期
4 格林·史蒂文斯;方晓;;金融体系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9年08期
5 威廉·克莱恩;王宇;;贸易、金融与全球经济衰退的同步性[J];中国金融;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宏清;试析中央银行的冲销政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张青龙;现行汇率政策弊端及改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宋欣淑,陈为涛;亚洲货币合作的背景及进程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4 曹宏苓;论东亚货币合作[J];国际观察;2002年04期
5 白当伟,陈漓高;东亚货币联盟的可行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2年06期
6 王中昭;;CAFTA成员国货币政策协调的有效性探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7 范祚军,唐奇展;CAFTA框架下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分析——CAFTA进程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戚自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4年06期
9 余珊萍,钟伟;论冲销操作和外汇体制改革[J];经济科学;1997年06期
10 张岭松;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及其修正: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洪燕;姜凌;;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相容与美元霸权[A];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晓燕;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胡海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算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黎兵;新兴大国崛起中的国际经济协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4 李海燕;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货币协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熊厚;欧盟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和晋予;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t$;内外均衡冲突与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8 丁志杰;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1年
9 白当伟;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方先丽;经济全球化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宁;东亚货币合作及中国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聂晶;我国纺织企业汇率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3 李良岳;交通银行岳阳分行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郭磊;从境内远期业务特征的变化看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曹雄飞;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金融危机生成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白雪;有关东亚汇率政策协调问题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张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8 孙素敏;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分析[D];江苏大学;2008年
9 韦玮;基于TNT模型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超;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及路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钟伟,张明;国际货币的逆效合作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1年04期
2 贾德奎;;开放经济下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与竞争[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3 韩贵新;肖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成本收益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黄梅波;七国集团货币合作效果反思[J];世界经济;2002年06期
5 虞伟荣,胡海鸥;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低效的经济学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鲁直;金融危机与全球化[J];世界经济;1999年08期
2 威廉·格雷德,张定淮;全球资本主义的疯狂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1期
3 徐国柱;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资本市场[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晏露蓉;SARS与金融危机[J];福建金融;2003年06期
5 雨林晓;世界化工企业需要天才的领导[J];国际化工信息;2001年04期
6 刘玲玲;论全球化影响下的国家经济安全[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黄黎阳;全球化视角下的企业竞争新战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8 ;金融危机可能再度爆发[J];经济视角;2000年12期
9 杜雪峰;抓住主线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J];理论探索;2001年03期
10 周从标;全球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J];理论月刊;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牧;;论金融危机的传导性问题[A];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文集[C];2001年
2 杨海燕;;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改革[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贺杰;;国际协调对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性的分析[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陈全功;程蹊;;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朱雪忠;唐春;;拟议中的全球专利制度研究[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孙成仁;;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与地方文化识别[A];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姜怀宇;;金融危机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变动趋势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妍;;新疆外贸发展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金家禾;;台湾都市土地使用分区管制之实施与课题[A];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98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陆永昌;;“全球化”背景下翻译进程的思考[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以升 霍侃;金融危机:一场全球化式清算[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全球化退潮背景下如何突围[N];解放日报;2008年
3 记者 吴志远 林建伟;全球化市场化趋势没发生根本性变化[N];湖北日报;2009年
4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 肖巍;全球化风险必须有长远应对[N];科学时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魏刚;移民障碍增加:全球化的倒退[N];北京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吴玮;参与全球化模式亟待改变[N];中国工业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沈威风;小成本的全球化[N];经济观察报;2009年
8 记者 胡虎;全球化网络带来重大机遇[N];人民邮电;2010年
9 柏亮;中国要紧迫地拥抱全球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邓力;全球化与全球统计[N];中国信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陈瑜;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历程及对策[D];厦门大学;2004年
3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4 于乃书;对金融危机若干问题的分析——兼论日本经济危机的成因[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栋文;经济全球化与税收利益国际协调[D];厦门大学;2003年
6 杨鸿;雁行模式与东亚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小牧;九十年代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研究[D];辽宁大学;2000年
8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娟;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恩涛;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璐;我国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学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河北大学;2005年
4 韩薇薇;论金融危机的生成与防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吴俊宏;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程名望;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8 王锐;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张丽;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杨翔;金融危机与信息不对称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15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1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