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供给拉动和需求推动的金融监管制度改进

发布时间:2018-11-07 08:53
【摘要】:金融监管制度供给不足和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是我国金融监管制度非均衡的两种基本形式。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在总体上体现出政府供给主导型的特征,需求主导型尚未形成。随着金融创新发展,需要在基于市场需求、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效用、金融功能等方面推动监管制度的供给。要实现金融监管制度供给、需求的均衡,仅从供给和需求的单方面改进无法实现,这就必须寻求第三条道路,既要有供给的适当超前性,也要有需求的拉动,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的交互演进之路。
[Abstract]:Insufficient supply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oversupply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re two basic forms of disequilibrium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ment supply-oriented in general, but demand-oriented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supply of regulatory system based on market demand, the utility of financial market participants and the financial fun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it cannot be achieved only from the unilateral improvement of supply and demand. This must seek the third way, which must have both the appropriate forerunner of supply and the pull of demand. Take the path of mandatory and inductive interactive evolution.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9AZD020)“我国金融监管的制度框架、制衡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
【分类号】: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纯威;金融监管的供求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陈道江,王利民;制度演进:金融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分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3 金子寿,刘鹤麟;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S1期

4 胡方;中国金融制度的非均衡变迁——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5 李德;金融监管失灵与监管体制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6 李锋;论我国现行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朱新蓉;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研究[J];上海金融;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政府制度供求角色的转换与农业产业化——以山东寿光发展蔬菜产业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2 周伟;金融监管的协调论:理论分析框架及中国的现状[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3 潘德平;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4 李宏;;金融管制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5 黄蕙;;银行市场约束与政府监管的权衡与选择研究——对我国银行外部监管效应的论证[J];财经研究;2006年11期

6 尚娟;;香港银行监管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J];财会月刊;2006年08期

7 林钟高;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会计准则[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02期

8 金子寿,刘鹤麟;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S1期

9 刘红波;混业经营: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10 于永臻;银行产业组织演变趋势与国有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宏瑾;;金融监管的体制安排问题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颖;;利益博弈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曙光;;转轨经济的路径选择:渐进式变迁与激进主义[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唐晓华;王丹;;集群企业合作隐性契约的博弈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郭俊华;;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若干研究观点的述评[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产业安全问题[D];四川大学;2002年

2 栾光旭;转型时期中国金融演进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敬景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琳;中国银行业市场化与监管政策: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5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6 张强;银行业风险与监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陈富良;政府规制的均衡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8 李延振;证券业规制的变革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9 陶虎;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龚玉池;竞争、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竞;基层政区改革视野下的乡镇财政解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利;金融体系的节约成本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黄大柯;信息不对称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0年

4 赵育宏;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效率分析及其构建[D];西北大学;2001年

5 孙志冉;政府监管与股票市场的培育[D];郑州大学;2001年

6 沈加兴;金融衍生产品政府监管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张丽;论金融机构的联合监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王诏怡;证券监管制度选择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石巧荣;论我国银行监管新机制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2年

10 罗蓉;金融监管体制模式的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海;论弹性监管与金融效率[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2 贾康,冯俏彬;论制度供给的滞后性与能动性[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3 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J];当代财经;2004年01期

4 张亦春,许文彬;金融全球化、金融安全与金融演进——一个基于新兴古典范式的理论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5 常健;王德玲;;试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立法的完善——兼评《三大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的相关规定[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闫彦明;中国商业银行业多元化经营绩效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7 易宪容;政府:国有企业改革难以逾越的障碍[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8 钟昌标,胡亮;中国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及改革取向[J];经济学动态;2002年03期

9 高西有;中国金融体制的效率评价及改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10 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315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15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