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反思1980年代的美日货币谈判——结构性权力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1-12 12:38
【摘要】:1980年代是美国在传统的贸易政策之外日益重视用货币和金融手段敲打日本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主要借助日元美元委员会、广场协议、贝克-宫泽会谈、卢浮宫协议4个平台和机制,对日本采取双边谈判与多边协调并举、推动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压迫日元升值并用的策略,在美日货币谈判的阶段性推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公然"对美说不"不同,日本在对美货币谈判中无一不是以妥协和让步收场。追根溯源,奥秘在于美国塑造并控制着日本活动于其中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知识结构和贸易结构。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反思1980年代的美日货币谈判,对于当下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1980 s was a time when the United States attach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beating Japan with monetary and financial means beyond its traditional trade policy. At this stage,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relies on the four platforms and mechanisms of the yen dollar committee, the Plaza Accord, the Baker-Miyazawa talks, and the Louvre Agreement to carry out bilateral negotiations and multilateral coordination with Japan.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Japan's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oppress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phased advance of American and Japanese currency negotiations. Unlike the blatant "no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markets, Japan ended its negoti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ith compromises and concessions. The secret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hapes and controls the security,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trade structures in which Japan oper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power,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reflect on the currency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the 1980'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货币地理学视角下的人民币亚洲化研究”(12YJCGJW005)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性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研究”(2011B055) 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后危机时代的东亚经济合作: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视角”(2010JQB12)
【分类号】:F817.12;F82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彼得·卡赞斯坦;白云真;;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胜湘;;中日关系的走向及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J];当代亚太;2007年10期

2 周健;;浅谈后冷战时代中日关系中美国因素存在的原因[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3 潘洪洋;臧海蓉;;中日问题的层次解析——借鉴法德模式[J];黑龙江史志;2009年02期

4 陈志;;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外交战略的历史演变与走向[J];日本研究;2009年02期

5 李俊久;;日本对东亚经济战略的调整与中国的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4期

6 赵鹏飞;;全球经济失衡与中美博弈[J];生产力研究;2012年09期

7 侯苏洁;;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谢桂娟;张艺卓;;中日两国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王敏;中国崛起视角下的权力变迁与东亚安全架构[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志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从安全保证和保障制度的角度分析[D];外交学院;2007年

2 代小丹;从建构主义视角看中日问题[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8年

3 周健;后冷战时代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4 段艳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进程及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挑战[D];山东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昊虹;王晓雷;;论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J];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02期

2 刘念;;日元升值期货币与财政政策教训及我国当前经济调控政策的选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谢宇;;“美债陷阱”中国伤不起[J];新财经;2011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增持美国国债 需要注意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陆前进;全球性财政货币政策“双松”利弊各有多大[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门淑莲;如何处理美国国债这个“烫手的山芋”[N];华夏时报;2009年

4 李箫;日本为何超中国成美国最大债主?[N];国防时报;2010年

5 记者 冯迪凡;拜登川大演说:中国美债资产安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2327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27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