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及其实证分析
[Abstract]: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real economic activities, people are aware of the influence and function of the media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research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oretical refinement and empirical evidence of its mechanism. The role of the new media in the economic crisis caused by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gradually become prominent, and its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the new media has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economic crisis information and accelerated its dissemination speed. It promotes its 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he function of new media to the economic crisis is as follows: (1) the new media will deliver the crisis and its impact; (2) the state and microeconomic subjects analyze and judge the crisis information, form new expectations and new beliefs, and adjust their economic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ir new expectations; (3) the behavior changes of state and microeconomic entitie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pread or recovery of economic crisis. Of course, these messages will also be conveyed in the new media, eventually reflected in the crisis process, cycle, until the end of the economic crisis.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ata of Australi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ugust 2007 to August 2009, we can see that the new media can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spread of economic crisis, but als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recovery.
【作者单位】: 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1.59;G2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以宁;美国边疆学派“安全活塞”理论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年03期
2 王璐;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百年论争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3 任洲鸿;劳动产权与劳动力产权辨析——兼与张亚斌等同志商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4 许兴亚;《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的若干范畴[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5 邱海平;重新认识大生产和小生产及其重大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6 连建辉,黄文峰;对“股票期权制”本质的再认识—一种关于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价机制[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7期
7 吴宣恭;西方现代产权学派对产权关系社会性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比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9期
8 冯玉军;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王空;正确认识企业性质——评“新公有制企业”论[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05期
10 秦美珠;论人的自由个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读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李俊奎;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邓光君;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王越子;企业权力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历史类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胡兵;“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本原则论纲[D];清华大学;2006年
10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清丽;知识产权评估及其变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张清涓;英国农村雇佣劳动力的发展与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兴起[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樾;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汤继伦;现阶段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权益和社会保障研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颖;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吉林大学;2004年
6 董传岭;晚清山东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有祥君;公共权力占利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刘茹欣;优化产业结构与实施人力资本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永华;中美合同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冯海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ITTC2011方正电子携手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现代电视技术;2011年06期
2 卢迎华;;新媒体并非新权威的标签 张培力新媒体教学实践简述[J];美术文献;2011年02期
3 尹韵公;刘瑞生;;2010:热点频发的中国新媒体[J];秘书工作;2011年09期
4 何菲;;凤凰新媒体:另类的传统[J];IT经理世界;2011年12期
5 张培力;;为什么我们要新媒体?[J];美术文献;2011年02期
6 张培力;;为什么我们要新媒体?[J];荣宝斋;2011年08期
7 ;第一部中国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正式出版发布[J];中国广播;2011年03期
8 杜威;;凤舞九天 展翅盛举 专访凤凰新媒体副总裁金玲[J];广告人;2011年08期
9 姚远;;伴随新媒体发展一起成长[J];新闻窗;2011年04期
10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发布[J];新闻知识;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峰;杨春霞;;网络新媒体与都市文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趋势研究[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闵友钢;蒋慧钧;;抓住“技”遇 融合共存——面对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节目开发的思考[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09年
4 曹三省;王群;许志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服务及其趋势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0年
5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笑;;新媒体:重塑媒介产业结构的力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宋磊;;基于手机媒体特征的手机动画新观念[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志远;韩志国;;浅议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09年
9 赵晓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网络时代,呼唤突发事件报道步入转型期[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霍静;;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数字化报业已然到来[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辛晨;发展新媒体 挖掘报纸潜力[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李礼;一部新媒体的征战史[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不悔;《新媒体征战》——竞争就是我们的历史[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漆咏德;新媒体散文:文学园地的新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王军;“老媒体”频频遭窃 “新媒体”屡成被告[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苗凡卒;距离新媒体,我们有多远[N];深圳商报;2006年
7 (中国)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宏;新媒体:孕育大富翁的新领域[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记者 蒲越;认识新媒体经济[N];经济日报;2000年
9 吴正强;新媒体散文,一种从容的叙说[N];广西日报;2001年
10 婉鑫;电视与网络的合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虎;中国手机电视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巍;新媒体背景下的政治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D];上海大学;2011年
4 汤莉萍;视听媒体新变革[D];四川大学;2007年
5 夏源;新媒体政府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范帆;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7 何威;网众与网众传播[D];清华大学;2009年
8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三炼;传播生态学视阈中的中国动漫产业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青;受众本位理念下的城市交通移动电视媒体经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丁志雯;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吕s,
本文编号:2331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3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