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转变的研究
[Abstract]: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finance. I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but als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untry is deepening the system reform and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while the domestic rural fi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nds mainly come from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he role and statu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Therefore, how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fit mode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pital supply fo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in China are the hot spots of the domestic rural finance research.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Hengyang County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s the main force of Hengyang County rur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rofit model, Hengyang County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Hengy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first expounds the theory of profit model,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f rural fina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analyzes the profit model of Hengy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and finds out the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deficiencies, combines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mode and experience of rural financ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ransform the profit mode of Hengy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and economy in Hengyang County.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再清;略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及防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2 李建建;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11期
3 陈燕添,陈伟波;谈谈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的策略及建议[J];南方金融;2000年03期
4 史永安,王春生;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0年05期
5 蓝波,丘海民;改革创新是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J];南方金融;2000年12期
6 人民银行新野县支行课题组;归并后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刘改勤,聂喜旺;农村信用社要加强支农服务[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魏敏,李瑞军;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0年01期
9 许正超;对高风险农村信用社的治理建议[J];经济师;2000年02期
10 陈平;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益的思考[J];经济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脉伏;;农村信用社产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2 刘颖;;深化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若干思考[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侯文阁;;转型期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国力;环佳燕;郦书松;;组建地市级农村合作银行的可行性研究[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建忠;;力促农民增收 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磊;;构建农村信用社新型产权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斌;阮红新;郑艺;吴莹;;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基于控制权转移的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李波;;湖北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宋文tD;;农村信用社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红玲;;我国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探讨[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小兰;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改革方向[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张建平 戴灿涛;我州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平稳推进[N];大理日报(汉);2005年
3 沈赤兵;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努力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N];贵州日报;2004年
4 正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服务功能[N];甘肃日报;2004年
5 杨世智;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会议召开[N];甘肃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邓萍;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稳步推进[N];广西日报;2005年
7 记者 邓萍 实习生 余宗飞;采取果断措施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N];广西日报;2005年
8 记者 周卫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始试点[N];湖南日报;2004年
9 石素坤;城区农村信用社的现状与对策[N];经理日报;2003年
10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 杨家才;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若干问题〈下〉[N];金融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双伦;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孟晓霞;我国农村信用社多元化经营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刘健;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文丽;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于富海;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及治理效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俊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方金兵;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志勇;我国转型期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赵伟;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兰;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与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新疆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夏品俭;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张宁;我国农村信用社法律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楠;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与内部治理结构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赵汉卿;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鲁;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8 谢云峰;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海力;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杨瑞芳;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2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5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