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市和债市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作为一国经济的“晴雨表”,可以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债市作为金融市场的“避风港”,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中国居民可选择的投资产品并不丰富,股市和债市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日益旺盛的投资需求与投资产品匮乏之间的矛盾。当前居民投资对象主要集中于股票和债券,这就决定了市场参与者的套利行为必然使股市与债市存在联动性。同时,由股票和债券组合而成的投资基金的逐步兴起,更加剧了两市的联动性。因此,本文基于股市牛市、熊市、反弹、震荡等不同行情,分析中国股市和债市收益率、波动性之间的联动关系,以期更好地把握两市在不同经济背景下的联动特征,为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和中国债券总指数作为数据指标,以2006年11月17日至2011年11月22日的日收盘价作为统计样本,将样本区间根据股市牛市、熊市、反弹、震荡等不同行情进行分段处理,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BEKK-MGARCH模型等方法多角度系统分析中国股市与债市收益率及波动性之间的联动性。研究结果表明: (1)在整个样本期,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均具有时变性和集簇性,且股市日收益率均值及标准差均大于债市日收益率均值及标准差,说明股市虽然具有高收益的优点,但其波动较大,风险较高,体现了金融市场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 (2)股市收益率与债市收益率在不同市场行情下均具有联动性,但联动的程度不同。对股市收益率而言,当股市处于熊市行情时,受债市收益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弹行情、震荡行情,最弱的是牛市行情;对债市收益率而言,当股市处于震荡行情时,受股市收益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熊市行情、反弹行情,最弱的是牛市行情。 (3)股市收益率与债市收益率的波动性在不同市场行情下的联动性存在差异。当股市处于牛市、熊市和震荡行情时,股市与债市收益率波动性之间具有联动性,且只存在股市向债市的单向溢出效应;当股市处于反弹行情时,股市与债市收益率的波动性之间不具有联动性。 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 (1)比较分析不同市场行情下股市与债市联动性。有关中国股市与债市联动性的已有研究多是将样本区间作为整体或以股权分置改革作为分界点将样本区间划分进行分析,并没有考虑到所选样本区间宏观经济背景的不同对股市与债市联动性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依据股市牛市、熊市、反弹、震荡等不同行情将样本区间进行划分,对比分析不同行情不同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股市与债市的联动性特征。 (2)多角度系统分析股市与债市联动性。有关中国股市与债市联动性的已有研究或者只分析收益率联动性,或者只分析收益率波动性的联动性,目前尚未找到从收益率和波动性两个视角进行的研究,因此,本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BEKK-MGARCH模型等方法从收益率和波动性两个视角,系统分析中国股市与债市在不同市场行情下的联动性特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璐;庞皓;;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基于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04期
2 曾志坚;江洲;;关于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3 郑振龙;陈志英;;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动态相关性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2期
4 王璐;;股市与债市波动溢出效应的机理研究——基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王斌会;郑辉;陈金飞;;中国股市、汇市和债市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王璐;;中国股市和债市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数量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8期
7 袁超;张兵;汪慧建;;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动态相关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1期
8 王茵田;文志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溢出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9 李成;马文涛;王彬;;我国金融市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四元VAR-GARCH(1,1)-BEKK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10 王璐;庞皓;;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效应的MV-GARCH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林;我国股市与债市(国债)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晓蕾;中国股市与债市相关性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苗国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陆贤伟;中国债券与股票市场间收益波动非对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367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6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