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阶段的回顾与展望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series of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ositioning basis of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stage is further clarified.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follow the continu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isis,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analyzed and forecasted.
【作者单位】: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AHSK07-08D151)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编号:2009SQRS148)资助
【分类号】:F831.59;F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晓求;;关于金融危机的十个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1期
2 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展望[J];求是;2009年02期
3 陈江生;;试析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樊纲:后危机时代的五个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永龙;;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的应对举措[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石晶;;金融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3 朱国龙;;“返乡潮”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J];创新;2009年12期
4 安毅;;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金融改革[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5 王秋石;;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兼议中国后发展地区的机遇[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6 卫兴华;武靖州;;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3期
7 马云泽;;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转换[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8 母爱英;罗义;王建峰;;金融危机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吸引外资行业变动趋势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0期
9 刘晓南;;浅谈如何防范风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经营管理者;2009年08期
10 赵珂;;浅析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积极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维反思与中国的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崔友平;;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祖继;制度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亮;商业银行信贷亲周期性及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兴巍;中国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制度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贾琳娟;全球经济失衡下制约国际经济秩序演变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韦;从财务结构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相关策略[D];天津大学;2010年
4 邱陵;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紫燕;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白阳;基于资产证券化视角下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黄杰;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与我国的防范[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8 侯娜;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9 赵俊燕;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路径和机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10 高兴;中国创新类证券公司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江生;;中日经济实力地位比较及发展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4期
2 陈江生;;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全球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9期
3 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防范的若干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4 吴晓求;;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变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国;张红伟;;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6期
2 李刚;王再文;;“中国模式”及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2期
3 王玲玲;郑四渭;;后金融危机时代会展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2期
4 史龙祥;;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出口形势展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5 狄淞;;次贷危机对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6 俄召娣;;公允价值与美国次贷危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24期
7 毛愫璜;;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9年08期
8 乔静;;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杨蒙;;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资本市场[J];价值工程;2010年08期
10 董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遵德;;河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作概况及今后展望[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2 郑联寿;;3S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椿;马醒华;杨振宇;;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4 杨宇明;;新疆地矿局钻探技术的发展及展望[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贾小丽;张平;马涛;王莉;阎瑞香;;果蔬可食性涂膜保鲜研究概况与展望[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6 胡乐;余林;;网络成瘾的成因机制研究综述及展望[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旭;陈正耘;;VRV变频集中空调系统及其应用现状和展望[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保群;康侍民;段凯;;地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9 陆璐;姚本先;;大学生兴趣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高凌;;教师信息技能培养——单学科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色彩世界 任我展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刘国艳;2002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N];解放军报;2001年
3 杨诺础;展望国内NT Server焦点[N];网络世界;2002年
4 倪小林;展望明年宏观经济 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贸促会驻香港代表处;2001年香港经济展望[N];中国贸易报;2001年
6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 、联想电脑公司总裁 杨元庆;中国IT业展望[N];网络世界;2000年
7 ;展望新年新特点[N];江苏经济报;2000年
8 季明;2001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展望[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9 冯远春;中国股市长期趋势展望[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2002年中国钢材市场展望[N];中华建筑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2 安莉;世界不同体制国家政府质量研究——兼论中国政府质量优化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3 迟铁;转型时期中国信用制度安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5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绪彪;美元本位制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国际传染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卢霞;FDI、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9年
9 叶康;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管理的知识层面建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曹棣泉;次贷危机与信贷衍生交易:制度经济学视角[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艺;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李沛霖;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朱小梅;房地产周期波动与次贷危机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亚坤;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关系营销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5 刘志霞;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刘娜芹;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与防范[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袁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王翊;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胡彦涛;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调整[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孙雅琼;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69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6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