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银行业改革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12 12:49
【摘要】: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的网点布局发生了战略性变化。在经营效益的驱动下,银行采取集中化策略,大幅度减少基础网点数目,而增加支行数目。两类网点地理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加大,地理集中度上升。网点布局向主要经济增长极集中,而从边疆地区与落后地区撤离。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基础网点及支行空间分布统计分析表明,两者的两类网点的地理分布在股份制改革后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础网点更加接近主要客户群体,支行则更加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结合自身的业务优势与特点,两者在两类网点的区位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导向的网点布局战略将可能带来落后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
[Abstract]:With the joint-stock system reform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s changed strategically. Driven by operating efficiency, banks adopt a centralized strategy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base outlets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branch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points increased the spatial imbalance,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Network layout to the main economic growth, and from the border areas and backward areas to withdraw.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basic network and branch of ICBC and Bank of China shows tha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network has changed greatly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and the basic network is closer to the main customer group. The branches are more concentrated in areas wit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business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y also hav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location choice of the two kinds of network.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profit-oriented network layout strategy may br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financial exclusion in backward area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75)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伯红,汤建中;跨国银行在华发展区位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2 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3 苗启虎,王海鹏;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荣峰;潘利;;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战略性机遇[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2 杨牧云;;刍议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0期

3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4 苗启虎;钟根元;;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郑伯红,汤建中;中国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差距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02期

6 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7 刘军;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构想[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田霖;;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辨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郑伯红;现代世界城市网络化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贾俐贞;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陈宁;中国中小银行重组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朱大地;中国金融结构制度变迁及动因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张雪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刘才涌;外资银行参与东盟新兴市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0 万瑜;全球化、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政府行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可;我国中央银行监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徐先忠;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结构调整[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曾雅珊;我国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刘光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践与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梁晖晴;开放经济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6 谢倩;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洁;外资银行进入北京和上海市场的时间选择:生存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孙艳玲;试论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仙芝;利息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利息率风险管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黄新强;新时期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2 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3 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4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5 龚明华;当代金融发展理论:演进及前沿[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4期

6 金雪军,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案例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金雪军,田霖;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8 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9 林彰平;闫小培;;广州市金融机构微观集聚案例[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10 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宇;银行裁员:静悄悄的革命[J];南风窗;2001年15期

2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25周年 首届“中国工商银行论坛”(ICBC论坛)征文启事[J];中国城市金融;2008年06期

3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25周年 首届“中国工商银行论坛”(ICBC论坛)征文启事[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4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25周年首届“中国工商银行论坛”(ICBC论坛)征文启事[J];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5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25周年 首届“中国工商银行论坛”(ICBC论坛)征文启事[J];金融论坛;2008年07期

6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25周年 首届“中国工商银行论坛”(ICBC论坛)征文启事[J];金融论坛;2008年06期

7 ;老外看中国[J];金融博览;2007年07期

8 ;中国工商银行[J];卓越理财;2011年03期

9 钟海泉;;牛锡明:向世界演绎中国银行业的成功[J];华人世界;2010年08期

10 ;资讯[J];中国信用卡;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苑洁;李政;;中国银行业三十年改革政策述评[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乔海曙;陈娟妮;徐卯晓;;基于“强银行指数”的中国银行业从“大”到“强”研究[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扬;;探索中国银行业“再造”的道路[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4 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课题组;许世清;刘勇;;中国银行业运营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光明;;入世10年中国银行业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梦可;;迎接WTO挑战的中国银行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李智;邹小三;;浅析中国工商银行网络结构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王婕;;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研究文献述评——纪念中国加入WTO 10周年[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洋;;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动态实证分析[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金融论坛》2011年总目录[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仲闻 记者 钟海珍;在中国银行业由大变强的道路上[N];组织人事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章建坤 实习生 杨涛;从细微处树品牌[N];绍兴日报;2008年

3 闫蓓;中国银行业步入跨国经营[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4 ;中国银行业争向零售银行转型(上)[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记者 朱隽;银行业签署“三大公约”[N];人民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唐昆;刘张君:银行业如何提高竞争力[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付兵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前行[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8 中国驻汉堡总领馆经商室;德国媒体称: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不会使外资银行市场份额大幅提升[N];中国贸易报;2006年

9 刘诗平邋毛晓梅;中国银行业加快拓展海外市场[N];中国贸易报;2007年

10 文雪梅;中国银行业将成全球挑战者[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四军;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童文俊;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韩曙平;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宪明;产权结构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变化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琳;中国银行业市场化与监管政策: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6 向宇;金融全球化下的银行全能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咏梅;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韩忠伟;转轨特征下中国国有银行投资价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陈凡;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与我国银行业战略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张羽;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逻辑[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健;国有银行市场策略探究:中国工商银行之路[D];厦门大学;2009年

2 何美丹;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余菁菁;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4 崔健勇;中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5 邓颖;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成长战略[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金凤;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7 曹慧;入世后中资银行业的风险防范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刘静;外资银行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璐;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吴逸云;“影子”内部评价模型及其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4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74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