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后危机时代:我国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

发布时间:2018-12-14 15:30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告诫我们,把握好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后危机时代经济周期波动之新态势,提出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应把握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研究面临外在冲击强劲、内在改革紧迫的我国经济周期规律以及两大政策协调新的特征与矛盾;力求探索与构筑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反周期需要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在机制。
[Abstract]: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tells us tha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coordination of countercyclical finance and monetary polic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economic cycle fluctuation in the post-crisis er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general law of countercyclical finance and monetary policy coordination. The study is faced with strong external impact, the internal reform of the urgent economic cycle of China and the two major policy coordination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adiction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ion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 economy and countercyclical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12.0;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永友;周达军;;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宏观调控机制的权衡与完善[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2 康锋莉;;财政政策时间一致性问题的动态博弈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9期

3 武彦民;;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前后财政风险的变动分析——兼议财政政策转型依据[J];财贸经济;2007年12期

4 郭庆旺;贾俊雪;刘晓路;;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情势转变视角[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5 靳春平;;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6 唐双宁;;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民;张欣然;李茹茹;李彩霞;;新疆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转移互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2 张娟;;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省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3 李智;秦艳梅;;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国刚;;Overcapitalization in China’s banking system[J];China Economist;2008年06期

5 李冬;谢敏;;企业资产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企业成本收益核算模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9年08期

6 项后军;周宇;;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非线性效应的存在性及触发条件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7 谭中明;邢成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某新区城投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J];财会通讯;2012年14期

8 朱方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加息对抑制局部投资过热的作用[J];财会月刊;2008年11期

9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界定和成因分析——一论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10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效应分析——二论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卢静;;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问题研究——基于税收增长视角的财税政策选择与评估[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3 《基础设施投资民营化问题研究》课题组;马秀岩;;基础设施投资民营化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投融资研究报告》科研课题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挺;资本市场波动与宏观调控[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刚;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关飞;基于税收非均衡增长视角的财政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杨;中国财政支出空间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张敖;金融负外部性的约束:危机视角[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晴星;外资银行在华个人理财产品营销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冯毅;我国财政政策变迁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仁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比较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程茁伦;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牛旭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克;基于一般动态因素模型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高越;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创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兵;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方元子;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丽;中国资本市场各层次间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锡良;董青马;王丽娅;;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2 曾康霖;;“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3 李成;姜柳;;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J];金融论坛;2006年09期

4 郭庆旺,赵志耘;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3期

5 尹恒 ,龚六堂 ,邹恒甫;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6 肖芸,龚六堂;财政分权框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7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与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9 赵留彦,王一鸣,蔡婧;中国通胀水平与通胀不确定性:马尔柯夫域变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10 沈坤荣;付文林;;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强;;论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J];浙江金融;1989年02期

2 曲丹;李彪;孟凡敏;;近期财政货币政策的评价与建议[J];交通科技与经济;1999年04期

3 李好香;90年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刘国光;再谈财政货币政策的一些问题[J];当代经济;2002年12期

5 杨继瑞;2005年展望:“进中求稳”的财政货币政策[J];四川省情;2005年02期

6 单欣红;对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几点认识[J];科学决策;1995年04期

7 刘克崮;孙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面临的困难及其协调配合上的问题[J];中国财政;1998年05期

8 米建国,宋光茂,张承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G8期

9 王银枝;协调财政货币政策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刘锡良;财政货币政策与金融风险的防范[J];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翠莲;;后危机时代电子政务建设与中国政府管理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平;;论后危机时代治道变革的行政文化战略选择——对“绿色新政”文化诉求的一种审视[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骏;解晨晨;;低碳经济时代全球产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陈松林;;后危机时代的煤炭市场走势[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代光;;关于西方宏观经济政策论辩的思考[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詹志一;;对制约农民增收困难的制度因素及对策分析[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郑锵;;后危机时代平潭海运发展思路[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孝政;;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宏观调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9 方显仓;;可持续增长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基于IS—LM—PD模型的静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10 李文溥;;政策性计划与市场经济运行调控[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清;财政货币政策“双转向”,A股投资机遇来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行长 王小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基于青海的实践[N];金融时报;2009年

3 记者 王宇 韩洁 姜锐;财政货币政策:不变之中有新意[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王擎;财政货币政策双稳健意味着什么[N];中国电力报;2004年

5 辛鸣;财政货币政策:稳健是深层的积极[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本报记者 闫立良;财政货币政策还有较大操作空间[N];证券日报;2008年

7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陆前进;全球性财政货币政策“双松”利弊各有多大[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赵承 张旭东 刘铮;财政货币政策大调整力保经济增长[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执笔:胡少维、高辉清、朱敏;控物价成重中之重 财政货币政策有新意[N];中国证券报;2011年

10 ;“改革年”十年回归 财政货币政策同稳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克崮;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2 代天宇;消费者行为、消费函数与财政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袁中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黄志刚;宏观调控效应的汇率制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汪洋;国债的金融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樊世杰;论国内需求与汇率制度安排[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张毅\,

本文编号:2378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78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