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就业、出口退税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8 03:26
【摘要】:解决就业始终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问题,而出口部门的增长也始终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通道。多年来,就业对出口的依赖性不仅没有下降,而是越来越强。国家为支持出口贸易的增长,不断增强出口退税的力度,从而保证就业的增加。但从2005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出口商品竞争力受到削弱,而为保持出口贸易必要的增长率,又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力度,以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的压力。本文的研究表明,出口退税超额支付的结果,固然改善了企业经营绩效,间接增强了出口商品竞争力,但却造成了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假象。今后,在继续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过程中,科学厘定出口退税的经济职能,合理确定出口退税额的规模,是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的主要经济参数。
[Abstract]:Solving employment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China's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growth of export sector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solve employment. Over the years, employ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exports, rather than falling.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export trade, the government continuously strengthens the export tax rebate to ensure the increase of employment. However, since 2005, with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 commodities has been weaken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necessary growth rate of export trade, export tax rebate has to be greatly increased to ease the pressure caused by RMB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result of the excess payment of export tax rebate can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indirectl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 commodities, but it leads to the false impression that the RMB exchange rate is "undervalued". In the future,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ing to reform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export tax rebate and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scale of export tax rebate, which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t is also the main economic parameter of the floating space of RMB exchange rat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分类号】:F249.2;F752.5;F8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国营;;大学生面向新农村就业问题调查与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张桂芳;;松原市采取有效措施帮扶“零就业家庭”保就业[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3 洪赛;;我国非营利组织促进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1年02期

4 刘金帅;张小兵;李霞;;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5期

5 陆雪琴;张旭昆;;工会和集体谈判对工资、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徐岿然;韩沛;;探析《共产党宣言》人的发展思想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7 秦秀清;胡庆林;;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8 杨昊凡;郑元元;;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内江科技;2011年09期

9 ;美国:就业新概念[J];中国就业;2000年05期

10 李未无;蔡敏;;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就业研究评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梅洪常;周莉;陈丽新;;重庆市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现状调查[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智勇;;最低工资会打击农民工就业吗[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李忠云;;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与保障机制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斌栋;;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欣浩;能力证书成为就业新“法宝”[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那宇辉;“入世”后,你我如何就业?[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3 罗沙 李延霞 韩洁;我国再次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N];中国信息报;2009年

4 朱杰斌;“就业”与“创业”[N];中国企业报;2000年

5 朱国亮汪训波;申请不就业[N];工人日报;2002年

6 姜微;上海以创业促就业[N];工人日报;2000年

7 何勇;扩大旅游就业 转变观念是关键[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马涛;今后就业 考职也考计算机[N];经济日报;2002年

9 ;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N];工人日报;2002年

10 新华;成功就业路何在[N];中国质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强;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劳动就业[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崔占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皓;威海市外来劳动力就业及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雯;大城市郊区的就业与社会保障[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纹;政策扶持下的福建劳务派遣企业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鹤;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问题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谢石;新疆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6 李宏;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王珂;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参与率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童聿忻;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工资效应[D];复旦大学;2008年

9 黄秋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角色转换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丽梅;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生产率、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85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85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2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