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国际货币体系战略性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0 18:12
【摘要】:长久以来,世界经济就危机不断。因为国际货币体系在世界经济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主流的经济学家致力于其改革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一部分,为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货币体系自身要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改进。目前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他们只关注现存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未来问题的关注。对未来国际经济环境的预测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很必要的。研究从两个方面来预测未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1)通过分析世界经济中心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2)通过展望世界主要三个经济中心的经济竞争力。 Robert Mundell(2011)认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是美国和欧洲。这个中心一直到1999年都是和谐的且支持着整个国际货币体系。1999年后,随着欧元的产生,核心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些重要的文献都显示(包括蒙代尔在内)国际货币体系会受到世界经济中心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此,理解世界经济中心的经济竞争力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影响世界经济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世界经济中心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非常必要。 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一部分,必须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自身进行调节。对未来国际经济环境的预测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很必要的。各类经济学家(如Yeh,2012; Salvatore,2011;Fratianni,2012,等等)都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预测。对世界经济中心竞争力和其竞争者的预测分析及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观测国际经济环境的未来发展。为了更好的预测与展望国际经济环境的未来发展,比较世界经济中心和其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力显得非常必要。对于国际经济环境未来发展的展望有助于我们提出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 为了更有效的提出对现有及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改革建议,论文回答这些问题:(1)世界经济中心的比较优势会影响经济全球化吗?(2)经济全球化会影响世界经济中心的比较优势吗?(3)美国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世界经济中心由竞争增长指数(GCI)来表示。变量GCI包括:公共债务(UPD)、财政赤字(UBD)、通货膨胀(UI)、利率差(UIR)和国民储蓄率(UNS)。经济全球化由指数KOF表示,包括:全球贸易(GT)、全球国外直接投资(GF)、全球收入转移(GI)。本文采用从1981到2010的年数据,并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进行长期和短期的预测分析。 为了做出展望,对于变量GCI加入了更多的变量。本文通过比较3个世界经济中心的经济竞争力建立未来的展望图(例如,美国,欧元区和中国):债务和流动性设想、 GDP设想、财政设想、国际贸易设想、人口和劳动力设想、生产力设想、就业设想、通货膨胀设想、利率和储蓄率设想。采用从1999年到2016年的数据。(因为世界经济从1999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预测欧元区会持续到2016年)。 本文的结论是世界经济中心竞争力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存在高度负相关。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中心竞争力的影响是负相关的。美国经济的经济竞争力在未来会下降。欧元区的经济竞争力在未来会有略微上升,而中国经济的经济竞争力会在未来大幅上升。 此外,本文认为世界经济中心(例如美国)竞争力和经济全球化之间存在双向的相关性。世界经济中心(例如美国)竞争力的下降,会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上升会进一步降低世界经济中心的经济竞争力。美国是目前世界经济的中心,这种特征仍会持续,美国经济正在逐步丧失其经济竞争力。根据模型的分析,美国经济在未来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高而逐步减弱。 世界经济中心竞争力的下降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的发展。这个趋势已经随着1999年欧元的诞生而显现出来。未来,会有更多的货币联盟实现其区域的货币一体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某个世界经济体(美国,中国或者其他国家)会越来越强大,并会改变世界再次朝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发生改变,这个模式一直会持续直到产生的新世界经济中心变弱。 在世界三大经济中心的竞争情景设想下,区域国际货币体系会在未来逐步形成,预计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会逐步转移到其竞争者身上。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在未来会逐步上升。中国与美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之争未来也会呈上升趋势。 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各章简介如下: 第一章为介绍,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背景分析、问题陈述和问题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进行了简单的文字回顾。第三部分讨论了方案和研究方法论。最后一个部分讨论了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之所在。 第二章讨论了理论框架、不同构架和方法论。本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讨论,并从理论框架中演绎出三个研究问题。第一个研究问题为“中心经济体的竞争力是否会影响经济全球化?”第二个研究问题为“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影响中心经济体的竞争力?”第三个研究问题为“美国是否能继续它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IMS)中的主导地位?”这三个研究问题进一步被转换为三种替换假说:第一个假设为“世界中心经济体的竞争力上升(ECWCE)将促进经济全球化”;第二个假设为“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世界中心经济体的竞争力上升(ECWCE)”;第三个假设为“相比其竞争者,,美国经济竞争力将会下降”。本章第二部分讨论了相关变量的结构以及验证上述假设的方法。在这里,全球竞争力指数(GCI)代替世界中心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力(ECWCE)。同时在这里,全球化KOF指标的各项微观经济子指标被用来代替经济全球化。自动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将用来检验假设1和假设2,假设3使用情景规划来进行检验。自动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使用1981年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情景规划使用1999年至2016年的年度数据。 第三章讨论了IMS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相关争论点。第三章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了从易货交易系统到当前IMS浮动汇率等IMS的不同阶段。第二部分讨论了IMS的功能。第三部分讨论了当前IMS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则对IMS改革机构进行了论述。在第五部分中讨论了IMS的储备货币和经济性。第六部分讨论了对IMS改革的不同观点,并对改革的不同理论进行了分类。大部分理论都支持全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GIMS),而少数理论和政府措施则支持区域化的国际货币体系(RIMS)。 第四章通过分析世界中心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全球化二者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的国际经济环境(IEE)。本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自动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假设1(即实际中心经济体竞争力(ECWCE)引起经济全球化)进行了检验。第二部分,用ARDL模型对假设2(即经济全球化引起世界中心经济体竞争力(ECWCE))进行了检验。第三部分综合讨论了假设1和假设2的结果并据此推导出了结论。 第五章通过对世界中心经济体(ECWCE)及其竞争者的竞争力进行情景规划预测了未来的国际经济环境(IEE),对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即美国、欧盟和中国)的竞争力分析主要来源于IMS的主导观点。本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进行了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即美国、欧盟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情景规划。本部分包含八个小点:第一小点规划了债务和流动情景;第二小点规划了GDP方案;第三小点规划了预算方案;第四小点规划了国际贸易方案;第五小点列出了人口和劳动力设计;第六小点是生产力设计;第七小点是就业、通货膨胀、利率和国家储蓄方案;综合方案(在上述七个方案的基础上)将在第八小点中阐述。本章第二部分主要对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即美国和中国)竞争地位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 第六章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本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此部分的主要成果为:1)美国经济的经济竞争力在未来将大大削弱,2)欧盟的经济竞争力在未来将略微上升,3)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在未来将大幅度提高。本章第二部分提出了四项政策建议,其中心思想为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是IMS改革的主导力量,因此IMS应当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第一项政策建议为“鼓励在IMS改革方面的创新建议”。第二项政策建议为“应在考虑当前和未来形势的要求下设计IMS”。第三项政策建议为“设计IMS应当排除政治干扰”。第四项政策将以为“重新设计全球基本结构以进行全球性决策”。本章第三部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若干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冷思考[J];上海金融;2009年04期

2 李鸥;;国际货币体系沿革与现实选择[J];金融博览;2009年05期

3 原松华;;推动构建对中国发展更为有利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07期

4 李云;;浅谈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选择问题[J];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5 李扬;;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及中国的机遇[J];理论参考;2009年10期

6 张云;刘骏民;;未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可能方案[J];理论参考;2009年10期

7 李建军;;未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J];理论参考;2009年10期

8 张建文;;浅谈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3期

9 殷德生;;权力、相互依赖与国际货币合作——基于国际货币体系史的考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8期

10 刘兴全;世纪末的对话:欧元与美元——论欧元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海;;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洪才;;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其改革[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4 曾培炎;;凝聚共识 循序渐进 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性改革[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施建淮;;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与改革[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6 黄益平;;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视角(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施建淮;;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与改革[A];2009年春季CCER中国经济观察(总第17期)[C];2009年

8 吴海滢;;货币制度演变的现象和问题思考[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9 路妍;林乐亭;;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方兴起;;凯恩斯逝世60周年之际的反思[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李扬;如何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N];金融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鲁宇平;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困难重重[N];证券日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美债危机倒逼国际货币体系加速改革[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涛;终结货币乱局的希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才能有效抑制通胀[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 张丽平;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下)[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7 记者 张华君;构建国际货币体系“三足鼎立”[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8 田帆,戎昌海;美元走软考验国际货币体系[N];中国税务报;2004年

9 金融学博士 程实;国际货币体系紊乱中的中国机遇[N];证券时报;2007年

10 徐以升;国际货币体系变局:人民币应适时变身“国际货币”[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炳念;基于非对称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的人民币对外战略选择[D];南开大学;2013年

3 Shahzadah Fahed Qureshi(夏真);国际货币体系战略性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冉生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Z

本文编号:2388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88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3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