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措施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措施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措施及启示
刘佳琪
【摘要】: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状况急剧恶化,金融市场遭受重创,大部分金融机构濒临倒闭破产,失业率水平居高不下,金融市场体系崩溃,且传统的货币政策面对巨额的财政赤字压力和极低的利率政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不能有效救市。面对此种危机情况,美联储在此后五年多的时间内,连续启动实行了共计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此项货币政策的实施,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缓解了流动性陷阱,,失业率水平开始逐步下滑,就业市场状况逐渐回暖,就业率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情形得以修复。美联储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了金融市场复苏,提振经济,能够带动各项经济数据指标趋于好转,经济状况稳健持续回升,是美国全面实现经济平稳复苏的有效政策手段。本文逐步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中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如退出时机选择、退出指标选取、退出工具及退出步骤、退出过程中的内外部双重约束压力,进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实践参考,对我国确定货币政策的走向及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进行衡量与判断,阐述退出时机选择的重要性。美联储如果过早地实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会泯灭经济复苏所带来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将使经济形势再度恶化,带来种种难以估量的风险与损失,导致经济二次衰退,经济危机重演。反之,如果过迟地实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造成巨额流动性无法及时收回,将诱发新一轮的大规模通货膨胀,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所以合理化的退出时机判断与选择至关重要。第二,总结了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选择,对此次QE退出的时机指标判定与选取进行分析,主要考量是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经济稳步复苏。第三,归纳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战略中的三种工具选择,即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但得出结论认为:工具的运用条件及预期成效往往受制于相应约束,所以应根据经济市场状况灵活及时地进行转换与调整,才能保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稳健有序地退出。第四,分析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步骤的安排及预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即退出步骤可采取自动收缩阶段和主动缩减阶段分步走机制,具体包括短期流动性的自动收缩阶段、货币政策的局部微调阶段、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的提高即主动退出阶段。第五,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过程中所受到的内外部双重约束,包括财政赤字压力、就业率压力与自身货币政策工具约束,阐明这些约束会对美联储的退出决策和过程增设怎样两难的障碍困境,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并不是美联储单方面可决策与执行的结果。第六,根据以上一系列研究,给出了关于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的调整对策与思考内容。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质可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实验,其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影响巨大而深远,不仅对我国及其他国家提供了诸多启示,产生指导理论意义,并且在人类历史及世界货币政策演变史、银行发展史起到了空前绝后的深远的现实意义。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所带来的冲击,应冷静清醒地加强预判,多措并举,综合全面地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变动,创新科学的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运用宏观调控政策,放眼关注长期目标,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确保自身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进而稳定世界经济局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27.12;F82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金平;张华宁;;后危机时代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2 胡艳妮;周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J];银行家;2009年12期
3 王树同;刘明学;栾雪剑;;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影响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4 谭小芬;;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2期
5 戴金平;靳晓婷;许鋆;;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指标和时机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6 刘波;张明睿;;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应对策略[J];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7 范德胜;;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逻辑、影响和中国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3年01期
8 韩秀云;;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基础、步骤与影响[J];国际贸易;2013年07期
9 边卫红;陆晓明;高玉伟;陶川;;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9期
10 潘锡泉;;美联储加速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桂林;;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永刚;;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胡威;孙程程;;中国救市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资产价格的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4 戴金平;张华宁;;后危机时代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5 王晓雷;刘昊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6 刘海莺;张华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迫切性及困境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7 许欣欣;李天德;;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世界性高通胀吗——基于次贷危机后不同经济体通货膨胀差异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04期
8 张瑞洁;刘明龙;;浅析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5期
9 刘红超;王路;;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10 高劼;;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秀;;经济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比较[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汪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阿燃燃;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5 李蕊;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与国际协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赵严冬;货币数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柏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侯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张素芹;我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杜德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清芳;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货币政策及其退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虞斐;2007-2010年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冯肖肖;非常规货币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杜志勇;江苏KY集团战略转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白贻民;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效果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6 吕明;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慧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美国的实践及效果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武锦;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董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曾红;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刚;;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媛媛;赵越;;美国QE2对欧、日的影响及其反应——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3 王东;;“定量宽松”政策的实质及对中国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4 刘胜会;;危机中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9年10期
5 戴金平;张华宁;;后危机时代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6 王晓雷;刘昊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7 李永刚;;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J];财经科学;2011年04期
8 陈磊;侯鹏;;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9 胡艳妮;周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J];银行家;2009年12期
10 巴曙松;;全球复苏分化下中国金融政策的基调[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冬;[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和谐战略研究联盟理事长 景学成;[N];金融时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 张庆昉;[N];金融时报;2010年
4 何东;[N];学习时报;2010年
5 马岩 国家统计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孙玉红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N];中国企业报;2014年
7 国家信息中心 赵硕刚;[N];上海证券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广臣;“流动性陷阱”与中国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浩;日本“流动性陷阱”的实证分析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孙文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曾红;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梅;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2 吉可为,苑德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张鹏;不稳健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05期
4 戴相龙;戴相龙表示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0期
5 钱敏华;;正确认识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作用[J];对外经贸财会;2000年04期
6 于惠玲;;我国货币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金融;2000年11期
7 黄健;;货币政策:寻求新工具[J];资本市场;2000年11期
8 李春琦;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9 朱正元;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辩证否定与启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10 宋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翀;;关于近年来我国宏观货币政策力度的存疑[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6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7 刘降斌;潘慧;;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基于1998-2010年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琳;赵世君;吴冰晶;;企业对外投资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反应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艳秀;;经济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比较[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10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江山 王迎晖;[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何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林妙云;[N];中国审计报;2006年
4 周明;[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鲁政委;[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林纯洁;[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李扬;[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王东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杨雪婷;[N];北京商报;2007年
10 冀远;[N];证券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虹檠;多重二元结构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侯超惠;论中国的货币政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李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6 吴丹;支持货币政策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赵海云;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王姣姣;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宗林;资产价格与我国最优货币政策[D];南开大学;2012年
10 张尚学;就业优先的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光灏;基于省际数据的央行统一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孙敬祥;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及其有效性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萍;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演进及其效果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卞立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朱建勋;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昀;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D];兰州大学;2009年
7 申岚;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陈飞;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于倩;试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货币政策措施与取向[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韩梅;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措施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