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溢出与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变化——对广东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Abstract]:After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e two sectors of Guangdo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found that in most industries and years, The technological gap exists in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domestic-funded enterprises, especially in high-tech and export-dependent industries; However, domestic enterprises show a higher rat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ap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shows a convergence trend, especially in the small industries of high technology intensity and export dependence, the technology catching-up ability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is stronger;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vity change rat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he main reason for narrowing the technology gap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is not from the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 in the industr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生产率提升》(批准号:09YJC790121)
【分类号】:F224;F273.1;F424;F832.6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卓;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阶段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2期
2 江小涓;内资不能替代外资——在生产能力和资金都过剩时,为何还要利用外资[J];国际贸易;2000年03期
3 沈坤荣;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4 王耀中,刘舜佳;基于前后向关联分析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J];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5 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6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7 蒋殿春;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个模型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年06期
9 喻世友,史卫,林敏;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渠道研究[J];世界经济;2005年06期
10 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粟娟;;规模递增、技术进步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2 王圣芳;许蕊;;国际贸易活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年07期
3 钱行行;;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分析——基于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4 周熙雯;;福建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5 陈晓琴;;出口影响福建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企业导报;2011年13期
6 石腊梅;李庚寅;;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我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7 支道隆;;试议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效益指标[J];国际经贸研究;1998年01期
8 冯静;;福建出口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增长源视角[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晨旭;陈燕武;;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对海西经济区增长方式的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路明;;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杰;宋马林;;适度规模经营能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米健;罗其友;;城郊型马铃薯生产函数、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差异[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5 洪银兴;;全要素生产率和集约增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余典范;;自主研发、技术溢出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Panel data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8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勇;从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2 孙喜保;“用工荒”引发的思考[N];西部法制报;2011年
3 记者 蒋菡;中国步入新的用工时代[N];工人日报;2011年
4 ;蔡f :中国版雁阵模型将会形成[N];中国经营报;2011年
5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低碳转型”会导致经济减速吗[N];解放日报;2010年
6 刘军红;知识产权:中美经济的新坐标[N];中国经营报;2006年
7 记者 梁捷;傅志寰:紧跟国际步伐 不要错过机遇[N];光明日报;2010年
8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低碳转型”不会导致经济减速[N];西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罗序文;做一个好的现代化后来者[N];湖北日报;2009年
10 长江证券 李冒余 周金涛;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几个因素[N];证券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周立生;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威;我国原料奶生产演变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欣;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淼;环境管制下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承宇;基于人力资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比较[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冬;金融中介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D];西北大学;2010年
5 魏海静;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唐袁;我国省际空间要素生产率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高国鹏;全要素生产率与内蒙古地区增长差异:1987-2007[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曾菊;泛珠三角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9 段晓庆;广东省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孙舒榆;开放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R&D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4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4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