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world financial system, regional financial layout,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China and Russia have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By compar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y, finance, policy, infrastructure and talen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can be found that Shanghai has more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Moscow in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However, as two big countries with similar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adjacent geographical positions, the competition in strategic space, financial resources,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monetary fields will be inevitabl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policy, capital market and monetary coope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chieve misplace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6JJD790005)
【分类号】:F8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晓;;全球金融危机下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J];东北亚论坛;2009年05期
2 刘军梅;;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传导机制、应对措施及中俄金融合作的空间[J];俄罗斯研究;2008年06期
3 李敏捷;;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俄罗斯经济及其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4 田春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中国与俄罗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3期
5 刘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判断——基于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5期
6 李昌武;;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J];山东纺织经济;2006年01期
7 刘军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人民币与卢布的竞争和合作[J];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令远;;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刍议[J];东北亚论坛;2009年06期
2 郝宇彪;田春生;;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年02期
3 马一可;王桂兰;;俄罗斯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01期
4 张坤;;人民币和日元:竞争还是合作——基于汇率波动视角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9期
5 宁莉;袁佳丽;张娥;;国际货币竞争与人民币区域化:一个文献综述[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邢天才;杨敏;于菁;;后危机时代中俄印货币合作路线图解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陈梁;;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思路[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2期
8 王婧舒;;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贸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6期
9 叶耀明;朱雅崴;;碳金融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10 郑后成;商瑾;;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观点及应对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2 艾尚乐;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高欣;中俄投资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余佳;“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寅;新形势下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冀广起;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路向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方晶;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洋;扩大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经济合作的路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烨;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晓光;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经济危机及其应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瑞英;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胡月欣;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江南;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基本思路与实现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王婧舒;后危机时代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思路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程亦军;;俄罗斯金融市场述评[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07期
3 刘军梅;刘志扬;;俄罗斯经济的竞争力、发展困境及其出路[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4期
4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5 杨再斌,黄运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与约束条件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6 李晓;丁一兵;;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7 华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8 李晓;丁一兵;;全球金融动荡环境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政策选择及建议[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9 筱原兴;王于苗;张虎;;东亚地区金融合作之路[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10 张宇燕;东亚金融危机与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向东;李放;;怀柔劳动局绩效考核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8年14期
2 高静美;;竞合双赢战略下的企业网络集群特质解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孙慧;;青岛港和日照港竞争合作的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10期
4 邹开军;李习平;;营销渠道成员行为关系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5期
5 吕明,吴正锋;基于博弈论的软件业竞争与合作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舒先林;朱开元;常城;;中美关系中的石油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雷欣;;中美能源关系博弈分析[J];长江论坛;2008年02期
8 王晓萍;;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竞争与合作[J];水运管理;2008年04期
9 唐朱昌;孙加韬;;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10 陈萍;;境外战略投资者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与合作[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盼盼;樊召锋;俞国良;;字词-联结任务中习惯和目标的合作与竞争[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马皑;;论法的起源——以进化心理学为视角[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雷蕾;;竞合理论在地方政府行为实践中的应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4 刘守礼;;西部蜂业面临竞争与挑战[A];2005年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专业委员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联合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玉林;;供应链中的角色竞争[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李金铠;;中国零售业PK台:内、外资零售企业竞争态势比较分析[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课题组;王军;;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竞争策略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8 魏守辉;朱文达;张朝贤;黄红娟;崔海兰;;野燕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正华;覃有土;贺文华;;论资本运营中的信用基础[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10 曹宝奇;;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竞争[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改芳;上海力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郭茹;项俊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担新使命[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记者 张文绩;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突破口在哪?[N];上海金融报;2006年
4 记者 陈韶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公布[N];文汇报;2006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耿飞;上海力争201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N];证券时报;2006年
6 记者 赵学锋;扎实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上海金融报;2004年
7 许晓青;韩正:上海五年内“冲刺”国际金融中心[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郗佳荃;上海公布国际金融中心“十一五”规划[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记者 陈韶旭;六项工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文汇报;2006年
10 陈韶旭;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智库”建立[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张湘赣;中国反垄断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3 尹栾玉;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丽颖;重复博弈:信用合作的逻辑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5 高静娟;中国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研究[D];辽宁大学;2004年
6 牛海彬;有限的合作:美国国会与联合国[D];复旦大学;2006年
7 阳小龙;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服务质量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8 韩绪望;中国电力产业规制与竞争[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林;我国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10 强月新;我国传媒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彬;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供应链成员竞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刘先芳;合作与竞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原;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伟;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的竞争与合作(1912-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嘉煜;竞争与合作:构建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和谐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秦伟;能源安全视角下的中美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世娟;合作与竞争[D];山东大学;2006年
8 陈秀梅;论中日在中东石油资源上的竞争与合作[D];西南大学;2007年
9 袁丁;发电设备市场中小企业合作模式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小华;公共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68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6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