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变迁及其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影响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3037) 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8YBB312)
【分类号】:F233;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飞;会计准则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J];南方金融;2005年10期
2 赵杰;朱广德;韩伟;刘红梅;孟庆彬;;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尹芳;;分类基础上金融资产混合计量模式的思考[J];经济导刊;2007年S1期
4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年07期
5 李珂;陈含;郑微;吴育新;;由雷曼兄弟破产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2期
6 朱海林 ,王展翔 ,柳元首 ,董雨红 ,冯敏红;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性视角[J];会计研究;2004年06期
7 董栋;;公允价值法对银行监管资本计算的影响及调整对策[J];浙江金融;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瑞萍;随机漫步、效率市场与证券市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郭迎宾;;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论文综述[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4 姚立杰;会计盈余有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胡燕;卢宇琴;;每股收益与每股综合收益的信息含量分析——基于沪市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景奇;沪市A股2000年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7 秦冬梅;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J];商业研究;2003年16期
8 马鑫,冯德刚;A、B股市场信息价值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2期
9 宋璐,陈金贤;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10 陈文斌;陈超;;上市公司关于新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高才;蒋义宏;;会计信息的治理有用性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方军雄;;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损害与市场反应——中天勤事件的进一步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3 孙莉;;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制度条件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永泽;梁爽;;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中国的定位[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孟焰;袁淳;;公司规模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曹玉珊;张天西;;可持续增长率的价值相关性及其财务战略研究——来自中美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龚凯颂;黎德坚;;中国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实证分析:基于利益输送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王昌锐;;季度每股收益披露的信息含量研究——来自沪市B股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张国清;夏立军;方轶强;;会计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庄学敏;;人力资本价值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进营;财务报告透明度与投资者保护[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晓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操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
本文编号:2471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7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