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证实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2 02:39
【摘要】: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超过了1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1839亿元。可见,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政府工程。加快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必然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显得至关重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保证农村领域改革实现突破的重点之一。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的农村金融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金融体系仍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不断进行基层营业网点收缩,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逐渐弱化,服务项目单一,金融服务种类基本上只是局限在传统的存贷业务,在很多偏僻农村甚至无法满足农户资金结算的需要。此外,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缺乏,缺少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农村各地的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发展的落后状况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桎梏。一方面,农村金融网络不健全,正规金融机构始终无法满足中国农户的借贷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另一方面农村的非正规金融交易活跃,但非正规金融主要基于亲缘、地缘以及业缘等关系而产生,对抵押担保等手续要求简单,缺乏社会公正性。因此,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为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和社会稳定带来安全隐患。考虑到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现象,必须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以及信贷渠道选择行为,切实的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引导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我国学者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受到调查情况的限制,微观数据的取得十分困难,尤其是无法获得农户借贷真实需求意愿的数据。本文采用的农户金融需求调查问卷,其设计是为了对农户借贷需求的意愿进行最真实的反映。关于农户借贷需求的研究由来已久,为此本文梳理了农户借贷需求的相关研究,从而对中国农村信贷需求的研究进行多角度的理解。中国农村信贷需求的研究不仅需要分析金融环境对信贷需求的影响,而且也要探讨微观主体——农户的基本特征以及经济特征的影响作用。 在了解信贷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农户的信贷需求上。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户的借贷影响因素,就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农户信贷行为。本文中,将农户的信贷渠道细分为正规信贷渠道和非正规信贷渠道,分别从两个信贷渠道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影响农户信贷行为的因素进行筛选时,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农户的基本情况、农户的经济特征和农户所面临的金融环境。我们运用STATA12.0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二项离散分布的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农户信贷渠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是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收入水平对农户的信贷渠道选择上是否有显著的影响?以及对以上问题该如何进行实证解释等等。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是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贷渠道的现状和问题,对农户的信贷需求状况进行多角度的深入阐述,从而为下文分析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打下基础。此外,第一部分中还对文章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基本思路等进行简要的介绍,试图让读者对本文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认识。 第二部分,文献回顾。本部分中,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做了系统的回顾,包括信贷需求、信贷渠道的相关概念界定、非正规金融的产生以及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研究等方面。通过回顾文献,可以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动态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农户信贷的基本特征分析。采用统计描述的方式对农户家庭特征等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总样本、发生正规信贷的农户样本和发生非正规信贷的农户样本的差异。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农户借贷需求的专项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一共有20040家农户的有效样本。通过对2004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总样本、发生正规信贷的样本组以及发生非正规信贷的样本组在基本特征上差别不大,主要体现在农户家庭常住人口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劳动力最高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上。但发生正规信贷的样本和发生非正规信贷的样本在农户居住省份和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第四部分,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分析。在农户信贷的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问卷中“农户急需资金时最愿意选择的渠道”,得出了与大部分学者一致的结论,我国农户借贷主要依赖非正规借贷,尤其是私人借贷,少部分来自正规借贷。此外,通过非正规金融贷款的基本情况和农户私人贷款情况的分析,对非正规金融的基本状况和优势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五部分,农户信贷渠道选择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2006年农户金融需求调查问卷数据,选取的解释变量主要划分为三大类,样本农户基本特征、经济特征和金融环境。首先对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Probit回归。结果显示,家庭总收入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家庭常住人口人数和在校学生人数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居住的省份对信贷需求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此外,农户对当地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的认知程度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应该注意的是,本村是否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与离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这两个变量。其次,将20040个农户分成高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分别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正规信贷渠道和非正规信贷渠道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采用二元离散分布的Probit回归。根据实证结果显示,家庭总收入、劳动力平均年龄、农户对当地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的认知程度、本村是否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以及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对高收入农户的正规信贷渠道选择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家庭常住人口人数、农户对当地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的认知程度、本村是否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以及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对高收入农户的非正规信贷渠道有显著性影响。从中等收入农户来看,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对正规信贷渠道和非正规信贷渠道选择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常住人口人数和距离最近正规金融机构的距离对中等收入农户的非正规信贷渠道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校学生人数和劳动力最高受教育程度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于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等的农户,家庭常住人口人数正规信贷渠道和非正规信贷渠道选择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总收入和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对非正规信贷渠道选择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第六部分,政策建议。完善农村信贷体系建设,需要正规信贷渠道和非正规信贷渠道的协调配合。通过两者的互补,最终达到优化农村信贷体制的目的。首先,要充分发挥正规信贷渠道在农村金融建设中的支农作用。深化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充分发挥其“贴近农户”以及“联系农户”的优势,加大对农户信贷的扶持力度;稳步拓展商业银行在广大农村的各项业务,通过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农村基层的金融体系建设添砖加瓦;拓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强其服务三农的能力,通过政策性金融提升地方金融综合水平。其次,正确认识非正规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条件的允许非正规金融合法化,为农户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最后,发挥正规信贷渠道和非正规信贷渠道的协调配套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信贷体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新颖的研究视角。我国国内对于农村信贷渠道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民间金融或者非正规金融。有些学者的研究将农村信贷渠道的正规信贷渠道和非正规信贷渠道单独进行了研究。本文更深入的分析了农户对于正规信贷渠道和非正规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并且考虑了不同收入阶层农户的信贷渠道选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4;F224
本文编号:248260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力群;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研究[J];金融论坛;2001年05期
2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3 李锐,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4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5 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贫困地区农户正规信贷市场低参与程度的经验解释[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6 史晋川,孙福国,严谷军;市场深化中民间金融业的兴起——以浙江路桥城市信用社为例[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7 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8 李丹红;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重点改革政策[J];金融研究;2000年05期
9 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10 金烨;李宏彬;;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482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8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