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民营银行推行“生前遗嘱”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30 22:12
【摘要】:“生前遗嘱”是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应运而生的,意味着金融界,尤其是银行业掀开了新监管时代的序幕。“生前遗嘱”是次贷危机后国际社会为解决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崭新的法律措施,是指金融机构以自身面临倒闭为前提事先提交“生前遗嘱”,处置当局以此为基础制定并在必要时实施处置计划,以促使机构恢复日常经营能力,或者实现部分业务功能分拆或机构整体有序关闭的安排。这一安排的有效实施,需要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分拆或重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共享;构建危机处置损失分摊机制,实现稳健处置。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大量民营银行的兴起,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破产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可能会成为现实,而我国长期以来的政府隐性担保制度既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又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与稳定,为此,我国急需向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学习,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生前遗嘱”,以维护银行业的稳定、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本文以“生前遗嘱”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出发,运用综合比较研究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分析“生前遗嘱”在我国民营银行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全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再对国内外关于“生前遗嘱”的研究进行综述,最后对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一说明。第二部分从“生前遗嘱”产生的背景入手,介绍了不同领域内“生前遗嘱”的概念,对本文所论及的“生前遗嘱”下一定义,并介绍了“生前遗嘱”的主要内容,以及它的目标和具体适用。第三部分以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概况为背景,阐述了发展民营银行的意义,进而对我国民营银行推行“生前遗嘱”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表述“生前遗嘱”在美国、英国等金融体系发达国家推行的现状,以当前我国现状为背景,对我国民营银行推行“生前遗嘱”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针对以上分析,对我国民营银行推行“生前遗嘱”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德理;;中国民营银行逆境求生[J];新经济;2001年02期

2 徐滇庆;;开放民营银行的前车之鉴[J];新经济;2001年06期

3 郑泽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战略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郑泽华;试析中国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与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王莉芳;我国民营银行的产生及未来经营探讨[J];现代企业;2001年07期

6 宝象;民营银行能拯救中国金融业吗?[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1年02期

7 徐滇庆;听得楼梯响,盼望人下来──民营银行问世临近突破[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1年06期

8 ;民营银行看上去很美[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1年07期

9 张炜;民营银行:拯救中国银行业?[J];浙江金融;2001年01期

10 刘慧玲;民营银行不堪承受之重[J];商务周刊;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邱兆祥;;对在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问题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祝健;;准入民营银行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纪尽善;;论发展民营银行及其制度障碍与供给[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李鹏;五家试点民营银行将申请“市场准入”[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黄纯忠 陈丽芳(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民营银行发展需跨越“三大”法律障碍[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nInI;我市筹建民营银行计划搁浅[N];重庆日报;2005年

4 寇建平;民营银行缘何“难产”[N];中国企业报;2003年

5 杨晓平;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草根金融”[N];法制日报;2003年

6 张吉光 郭凌凌;民营银行八大疑惑[N];国际金融报;2003年

7 张望;理性看待民营银行道德风险[N];国际金融报;2003年

8 邓聿文;发展民营银行重在制度创新[N];国际金融报;2004年

9 信文;大规模开放民营银行为时尚早[N];经济参考报;2001年

10 浙江大学 赵生仙;关于民营银行的学术争鸣[N];上海金融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楠;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现实路径选择[D];厦门大学;2004年

2 高菲;我国民营银行准入—退出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闯;中国民营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1985~2012年[D];辽宁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韦瑶瑶;试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及其策略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曹芬;论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模式选择[D];河北大学;2008年

4 周世进;论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与策略[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5 宋红卫;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李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苏发金;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探究[D];湘潭大学;2005年

8 沈飞;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法律防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徐洁;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李建华;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89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89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d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