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商业银行信贷决策与内部信用评级:一个授权激励视角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0 06:36
【摘要】: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中,普遍存在着"信息困境":信贷决策所依赖的信息有着"硬信息软化"的特征、信贷决策流程中普遍存在着信息的"私有化"、为信贷决策所收集信息的使用效率不足。怎么克服上述"信息困境"以提高信贷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是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指出,一个高质量的内部信用评级机制能够成为向信贷业务人员转移信贷决策权的中介,进而激励信贷业务人员做好信息工作。本文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以指导信贷决策者审慎地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的质量来给予信贷业务人员适当的决策权重,在规避过度授权引致的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授权的激励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困境"被有效克服,信贷决策权配置得到优化。本文对银行的信贷决策实践和内部信用评级机制的建设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Abstract]:In the credit decision-making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a common "information dilemma": the information on which credit decision-making depend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rd information softened", and there is a common "privat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credi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use of information collected for credit decisions is inefficient. How to overcome the above "information dilemm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redit decision-making is a practical problem faced by bank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a high quality internal credit rating mechanism can be used as an intermediary to transfer credit decision power to credit operators, and then encourage credit business personnel to do a good job of information work.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guide credit decision makers to carefully give credit operators appropriate decision weight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redit rating, while avoiding the risks caused by excessive authorization. Maximize the incentive role of authoriz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information dilemma is effectively overcome and the allocation of credit decision-making power is optimized. This paper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bank credit decision-mak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redit rating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国家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干预与企业内部决策权有效配置——基于行为决策视角的研究(70972033)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信性、公平感与企业内部授权机制的有效性——基于行为合约视角的研究(70772031)资助
【分类号】: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高洪民;转轨经济中的信息、不确定性与贷款决策机制——一个将制度性信息内生化的贷款决策模型[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2 丁德明;茅宁;廖飞;;组织惯性、激励机制与新型企业的治理实践[J];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3 廖飞;茅宁;;进入权理论:能否成为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4 沈沛龙,邵长毅;关于新资本协议中信用评级若干问题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4年12期

5 孙伯灿,宋安平,马庆国;商业银行贷审委的信贷决策行为研究及其绩效评估[J];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6 刘少波,蒋海;信誉机制、信用资源的有效供给与信用缺失治理——对中国当前信用缺失问题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7 丁伯平,刘决琦,郑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年02期

8 吕长征;;防范信用风险加速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J];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刘华;幺培基;;中美铁路行业治理制度及其效率的比较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庄美男;肖伯冬;;大连在东北亚合作与竞争中的定位及发展策略[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4 曾晓东;从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看大学内部治理——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田松青;试论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黄卫华;经济转型中的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李若朋,荣蓉,吕廷杰;基于知识交流的两种产业协同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雷,李雅源;谈民营经济的成本控制型制度创新[J];商业研究;2003年01期

9 洪涌;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关系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10 姜虹;制度设计中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军;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梅;地方公共投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严武;公司治理研究: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4 陶虎;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刘杰文;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方;上海投融资的产业调控与区域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朱琪;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李庆峰;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王春秀;矿业权市场及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振羽;博弈论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2 姚肇欣;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的制度性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陈忠斌;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安排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斌;团队利润分享和奖金激励机制有效性之博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上国;中国过渡时期制度非均衡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江伟;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王劲屹;中国证券市场“壳资源”配置的福利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8 吴一平;高校科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胡明晖;我国科技工业园制度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10 陈建伟;产业簇群研究:以浙江南浔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祥鲁,杨全文;商业诚信:从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益角度考察[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2 蒋海;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J];财经研究;2002年02期

3 廖飞;茅宁;;进入权理论:能否成为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4 马永红,魏祯,郑晓齐;企业IT投资绩效评价方法探讨[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5 丁德明;茅宁;廖飞;;组织惯性、激励机制与新型企业的治理实践[J];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6 魏玮,史耀疆;渐进转轨中我国信用制度的扭曲及其矫正[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3期

7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8 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9 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聂辉华;企业: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久彪;;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问题探析[J];甘肃金融;2011年06期

3 孙红;王乾斌;李丽君;;递延所得税信息与银行信贷决策——基于银行信贷配给和定价的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4 吴本健;;责任、利润与风险:农业银行“对农业务”供给[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5 王冬;郑海涛;;不同首付比率下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的测算研究[J];投资研究;2010年10期

6 宋敦峰;;信贷审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7 蒋笃峰;;农村信用社信贷集中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8 钱大为;;加强信贷监测分析促进信贷风险防范[J];理论观察;2011年03期

9 徐玉德;李挺伟;洪金明;;制度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债务融资约束——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10 赵强;;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吉;;基于信用级别的银行信贷优化模型[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刘文勇;;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周晓飞;石勇;;基于数据挖掘的金融信用评估概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罗正英;汪文昕;;会计信息质量会影响中小板企业信贷融资可获性吗?——基于内部治理结构角度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运达;;信贷风险、资本金约束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兼论两轮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反差[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方军雄;;银行业规模结构、中小企业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顾士新;薛春林;高旭东;;加强信贷管理 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方显仓;;我国结构性信用胀缩:分工视角的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9 常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风险与效益的博弈——对银行强化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的思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10 徐玉德;洪金明;;制度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债务融资约束——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强;警惕新一轮电力过剩误导信贷决策[N];金融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建新;信贷决策的好帮手[N];金融时报;2004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顾惠忠;加强银行内部信用评级[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通讯员林晔;浙江温岭支行助泵企支援西南抗旱[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5 汤武;株洲保增长拒绝粗放发展[N];金融时报;2009年

6 张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中的差距[N];金融时报;2006年

7 明洁邋实习生 孙德文;银行信贷做好环保“加减法”[N];无锡日报;2007年

8 记者 雷和平 通讯员 王晓霞;绿色梦想 绿色希望[N];金融时报;2009年

9 中保;防范保险投资风险重要举措[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10 王健;地方政府干预农信社信贷决策更加隐蔽[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继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宋志青;中小银行的信贷优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战琴;基于风险分析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和信贷组合决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秦颖;基于模糊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体系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耿得科;征信体制建设及其对金融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价与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赵大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林胜;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金融信贷决策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潘兵铭;商业银行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严富国;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4 黄青华;基于增量支持向量机的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动态建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连玮;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黄振福;中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分析与比较[D];暨南大学;2002年

7 文春苗;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8 李明涛;商业银行信贷决策量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陈焕宇;会计信息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中应用的初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章宁;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高技术中小企业信贷决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6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96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