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证券市场的“铁公鸡”现象及其规制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harm of the phenomenon of "iron rooster" in securities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academic circles.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is that in the face of problems in the economy, they often like to talk about the macro-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and all of them blame the "deep-seated problems" such as the system, the mechanism and so on for the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solved by the macro-control. I do not know: the so-called "deep-seated problem" is precisely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policies, and it is precisel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e established system, system and mechanism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ulate targeted policie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odel of government micro-regulation of "Tao can do" and "must often Tao",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model.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分类号】:F832.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峰;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祁苑玲;机制创新与创新力培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下的区域政府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7期
3 刘银喜;非政府组织:资源配置领域的制度创新——析非政府组织对市场缺陷和非市场缺陷的补充[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3期
4 梁惠;论我国科技系统结构的优化与调整[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幼岩;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崔晓青;城市住宅开发政府管理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陈富良;政府规制的均衡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4 武小欣;经济转轨中的金融调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顺华;从抑制通货膨胀到治理通货紧缩[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六亿;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2 罗胜;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白古拉呼;某科研组织管理流程改造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冯道军;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皮毅华;我国政府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川;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徐明皎;青岛市城阳区服务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苏德付;新津县政府在实现产业集聚中的功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青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文进;湖南省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天健;林定伟;;南朝鲜吸引外资的新政策[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1年10期
2 俞可兴;;交易所——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和证券市场[J];世界知识;1982年07期
3 力戈;;公开市场政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1982年01期
4 立凡;;国际货币市场漫谈[J];国际贸易;1982年03期
5 盛慕杰;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J];西南金融;1983年08期
6 冯昌林;股票浅识[J];南方金融;1983年11期
7 俞可兴;;交易所中的交易过程[J];世界知识;1983年24期
8 加护野忠男;郝跃英;;日美企业经营比较[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3年12期
9 陈彪如;建立上海金融市场 振兴上海经济[J];上海金融;1984年12期
10 任映国;西方的股票市场及其动向[J];江汉论坛;198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收;吴启芳;;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率实证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2 马俊玲;吴可法;闫在在;;网点观测函数关系模型在股价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毛定祥;;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分析股市的若干特性[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应建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的组合证券投资的模型研究[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周雪艳;张爱文;;沪深A股市场相关性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刘朝马;刘冬梅;蔡美峰;;矿业权估价的收益现值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王松涛;;谈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扩大内需的作用[A];“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研讨会专集[C];1999年
8 王维;;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对大陆的启示[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王开国;;资信评估业的规范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A];21世纪股份制与证券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专辑[C];1999年
10 ;资本项目开放与国有股份流通[A];21世纪股份制与证券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专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减少的居民储蓄存款哪去了?[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武传利;利率市场化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什么[N];安徽日报;2000年
3 贺强;中小企业融资的13种方式[N];北京科技报;2000年
4 马骏;个人投资警惕[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白云;我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初探[N];中国保险报;2000年
6 吴敬琏;从幻想走向幻灭[N];中国保险报;2000年
7 王安;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人民日报》评论员使出霹雳手段[N];中国保险报;2000年
8 ;日本协荣生命保险公司破产[N];中国保险报;2000年
9 李悦;从国有股减持看社保基金入市的意义[N];中国保险报;2000年
10 汪鸿真;流入亚洲的国际游资将减少[N];中国保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管同伟;中国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4 刘学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研究——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探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承友;资本市场与企业制度创新——以深圳、香港证券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6 唐昌放;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及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李树辉;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周俊;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数量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刘志红;上市公司成长与产业组织优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澎;我国公路上市公司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2 李大军;计算机行业及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陈建康;农业机械科技成果的价值分析及实现模式[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范秀娟;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股评写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徐克非;国有企业上市重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唐劲松;我国公股流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张岷;资本市场与国企债务重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熊莹;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实证研究——兼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董再平;我国证券市场的税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潘燕峰;证券法中虚假陈述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497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9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