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政策效应的经济走势判据的有效性检验——以次贷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为例
[Abstract]:By examining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evolu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a country's economy is out of crisis or whether it is about to occur. Under the same other conditions, if the conventional regulatory measures of a country's economy, such as monetary policy, fail or the effects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decline seriously,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a crisis in a country's economy or it has not yet emerged from the crisis. Taking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basically effective during the non-financial crisis,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expansion, and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effect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seriously attenuated or even failed during the precursor period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2004-2007). From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o June 2009, the U. S. economy was insensitive to the monetary policy adopted by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fluctuated and sometimes showed serious "counter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oxin" was basically released around June 2009, and the U. S. economy was threatened to emerge from the crisis, but the vitality of the economy has not been well recovered.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0973021) 福建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9A03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24;F827.12;F1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连娟;中美利率政策有效性的比较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5年08期
2 闫素仙;20世纪美国利率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闫素仙;20世纪美国利率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2 熊鹏,叶宗伟;美元利率的现状与走势研究——兼论美联储利率政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彭虹;我国民间投资不足的理论思考[J];北方经贸;2003年02期
4 张晖;;基于货币危机理论看我国QFII制度的推行[J];改革与战略;2006年09期
5 刘 峰;现代货币危机理论及其预警与防范[J];华南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6 熊鹏,叶宗伟;美元长期利率的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揭开美元长期利率“背离之谜”[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毕芳;孙璐;;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探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曾诗鸿;论西方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的逻辑联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威;分工网络与金融系统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朱云高;论资本帐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郭景平;亚洲金融危机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会臣;新兴市场经济之货币风险[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劳文智;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看我国货币政策的效率[D];暨南大学;2002年
2 郭子润;开放经济条件对金融效率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3 郑伟东;我国货币政策的信号功能[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剑;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关系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周晶;乔治·W·布什政府的新“强势美元”政策分析[D];外交学院;2006年
6 吴婷婷;中国利率政策传导非对称效应研究:1993-2003年[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林霞;中美两国利率周期及政策效应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金嘉欣;美日低利率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姜瑶;我国宏观调控对平滑周期波动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黄学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学彦,姜彦福;对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几点思考[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曾宪久;利率与产出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3 谢平,袁沁eT;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J];金融研究;2003年05期
4 陈建南;货币政策中利率传导机制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4年06期
5 钱小安;金融开放条件下利率市场化的动力、约束与步骤[J];世界经济;2003年03期
6 张亿镭 ,吴伶伶;联储货币政策在美国“新经济”中运作[J];世界经济文汇;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娜;;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研究——基于苏皖两省的VAR模型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2 杨绍孙;;货币政策效应、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预期实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3 赵太银;曹家和;;贸易顺差、冲销操作和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4 金成晓;马丽娟;;信贷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信贷扩张与经济增长[J];统计研究;2010年09期
5 杨全年;卞志村;;中国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宏观影响的间接衡量——基于样本分割的阀值回归分析[J];金融纵横;2009年01期
6 丘斌;邓佑甜;;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效应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02期
7 毛莹;;理性预期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博弈分析[J];武汉金融;2009年02期
8 袁芳英;许先普;;攀比效应下货币政策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9 王书华;孔祥毅;;物价波动、增长衰退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蒋益民;陈璋;;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郑超愚;;中国总需求函数及其货币政策含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 应宜逊;当前宏观调控应推出两项举措[N];上海金融报;2010年
2 记者 王莹;人行沈阳分行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初显[N];金融时报;2009年
3 程亮亮;大宗交易悄然升温[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周宏;A股市场资金1月外流120亿[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伟莉 陆峰;贷款激增,盘子大了还须结构合理[N];新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叶媛媛;我省经济运行释放暖意 GDP首季增长7.4%[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7 记者马继涛;我市分析经济金融运行形势[N];北海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马红雨;工业生产与消费回暖积极货币政策效应渐显现[N];证券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银昌;我市第一季度金融运行良好[N];淮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帆;云南上月增贷款182亿[N];昆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作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景文宏;小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世杰;基于机制转移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对称性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4 陈建奇;国库资金对货币政策效应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志军;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怀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廖辉华;欧元区金融一体化进程与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杨晨;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之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邹声堂;国债融资效应的政策协调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延茁;关于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模型[D];吉林大学;2006年
6 肖赛君;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张璇;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周阳;经济过热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玉屏;中国货币替代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杨立;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02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0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