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现行汇率制度透视及协调路径分析
[Abstract]:Before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 the exchange rate regime of East Asian economies was mainly pegged to the dollar. Since the crisis,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has not changed. "fear of floating" and "original guilt theory" give a representative explanation of this tendency, but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East Asia does expose many problems.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in East Asia is to reduce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and institutional cost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ransparent information, mutual trust and mutual assistance,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regions should increase the scale of bilateral swap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hiang Mai Agreement;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and expans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on this basis, establish the Asian Monetary Fund (AMF),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East Asian economies to resist cris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Asian securities markets and improve the position of East Asian currencies in international credit and investment. It makes the optimal exchange rat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East Asian economies shift from the current pegged to the dollar to the real pegged to a basket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arrangement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8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晓蓉;;发展中国家偏好钉住汇率制度的新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劲;东亚钉住美元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姣娇;;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5期
2 张纯威;;需求移入下货币汇率政策博弈分析[J];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3 史安娜;夏建伟;;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错配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祺;汇率制度转型:效率、均衡与信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杨红;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利益的分配[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戚森杰;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刘博;汇率制度因素对汇率变动规律的影响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晓佳;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张二米;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汇率制度选择[D];重庆大学;2007年
5 朱建豪;东亚汇率竞争性均衡与人民币货币锚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6 朱红增;汇率影响因素的数量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韩娇;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陈卓凡;经济波动视角下的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2 小川英治,姚枝仲;论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J];世界经济;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旺明;孙静;;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时机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8期
2 汪文钦;;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3 张磊;;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理论界;2011年07期
4 赵靖平;;后危机时代东亚地区货币锚的再选择——基于危机前后部分东亚货币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红玉;孙东升;;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发展战略[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肖雨枫;东亚货币政策影响全球经济复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王雪;次贷阴影:警惕东亚金融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记者 陈韶旭;东亚各国应加强金融合作防范风险[N];文汇报;2007年
4 刘贤伟;全球货币格局震荡加剧[N];上海金融报;2007年
5 苏文;美元噩梦初始还是行将终结?[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欢;东亚:危机可能由银行引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赵冉;尽释“亚元”误解[N];财经时报;2006年
8 于婷婷;吴建民:“东亚共同货币”未来是可能的[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陈支农;东亚货币联盟与竞争:人民币与日元的博弈[N];经理日报;2004年
10 陈志昂;人民币不应成为“替罪羔羊”[N];中国财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娟;卢布汇率制度安排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谢洪燕;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地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黄立新;汇率制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婧;中国资本帐户自由化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孙学工;中国加入WTO后的汇率制度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胡援成;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万志宏;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8 沈姗姗;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岳峰;当代美元霸权的内在矛盾及其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龙张红;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估计、优化及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曼;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影响[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庄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亚洲的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东东;中国视角下的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杜峥平;欧元区域扩张的障碍分析及其对东亚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妍;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6 马雯;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李丹;欧洲货币合作的经验及对东亚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8 肖劲;东亚钉住美元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邹芳莉;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选择与演变[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张继豪;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若干问题探索[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3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0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