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视角下我国居民通胀预期调整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5 16:09
【摘要】:基于2000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1季度的央行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时变参数改进的C-P概率法测度了中国居民的通胀预期,利用STECM模型研究了居民通胀预期非线性的调整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调整的粘性和突变性与通胀环境密切相关,中国居民通胀预期调整机制的非线性特征源于预期偏差对预期的非对称调整作用,即预期偏差较小时,通胀预期的调整机制表现出粘性,只有预期偏差达到一定程度,通胀预期的非线性调整机制才会发挥作用,直至出现预期调整的突变。由于预期调整从粘性到突变的过程往往会引起居民经济行为的不稳定预期,损害经济运行的效率,因此建议央行应该主动分担公众预期调整的信息成本,构建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有效测度和风险对冲体系,提高信息披露的清晰度,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预期偏差。
【图文】:
锛矍魇频目捶ā?1995~2000年)和“您预计未来3个月物价水平将比现在”(2000年至今),可选回答分别为:“会迅速上升;会基本稳定;会略有下降”和“上升;基本不变;下降”。通过这个定性调查可以获得Rt、Ft、Nt的数据,可以采用时变参数的C-P概率法计算中国居民通胀预期。为保证问卷调查问题口径的一致性,只选用2000年以后的调查数据,,其时间跨度为2000年1季度到2011年1季度,由于问卷调查问题涉及的是居民对物价环比变化的看法,所以实际通胀率采用居民最关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环比值,计算结果表示在图1中。下面将时变参数改进的C-P概率法与传统C-P概率法进行比较,比较指标为均方误差RMSE,其计算公式为:RMSE=∑Tt=1(πt-πet)2i
本文编号:2527096
【图文】:
锛矍魇频目捶ā?1995~2000年)和“您预计未来3个月物价水平将比现在”(2000年至今),可选回答分别为:“会迅速上升;会基本稳定;会略有下降”和“上升;基本不变;下降”。通过这个定性调查可以获得Rt、Ft、Nt的数据,可以采用时变参数的C-P概率法计算中国居民通胀预期。为保证问卷调查问题口径的一致性,只选用2000年以后的调查数据,,其时间跨度为2000年1季度到2011年1季度,由于问卷调查问题涉及的是居民对物价环比变化的看法,所以实际通胀率采用居民最关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环比值,计算结果表示在图1中。下面将时变参数改进的C-P概率法与传统C-P概率法进行比较,比较指标为均方误差RMSE,其计算公式为:RMSE=∑Tt=1(πt-πet)2i
本文编号:2527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2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