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投资公司;
【分类号】:F8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袁星;陈娟;谯学梅;;委托代理模型下国有煤矿经理激励机制设计[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年01期
2 王曼怡;;发展风险投资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J];时代潮;2002年09期
3 崔永革;徐明;;浅议为中小企业服务[J];华夏星火;2004年09期
4 陈华;融资难,难于上青天?[J];华东科技;2005年06期
5 周晓兰;刘锡标;;曲靖市银行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J];时代金融;2006年02期
6 熊长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审计与理财;2006年08期
7 张秀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08期
8 王金良;李建军;;从商业银行管理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J];西安金融;2006年11期
9 卢刚;;对我省财政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J];黑龙江金融;2006年12期
10 段嘉玉;;金融专家支招中小企业[J];中国市场;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委托代理模型下国有煤矿经理激励机制设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礼;肖静华;谢康;;企业一把手、IT负责人、各部门主管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一个双重委托代理视角的博弈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农行提速中小企业贷款流程[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4 牟洪波;牟永春;;发展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好途径[A];“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研讨会专集[C];1999年
5 陈佳贵;黄群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马骥;贺鲁男;;关于政府在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政策建议[A];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杜莹芬;;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浅析[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邓玉莲;;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年
9 李林;;谈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7年
10 狄娜;;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清 高平茹;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2 记者 郭人宏 孙东海 实习生 吴越;工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0亿元[N];泰州日报;2006年
3 苏群;海南摘掉“金融高风险”帽子[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支玲琳;小额贷款公司,给点阳光灿烂谁?[N];解放日报;2008年
5 记者 尤成勇邋通讯员 张建军;我市新增贷款力挺中小企业[N];温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欧阳姿;招商银行湘潭支行倾力支持中小企业[N];湘潭日报;2008年
7 沈川邋涂胜武;“助业贷款” 雪中送炭[N];浙江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祝雪娟;河北中小企业如何“不差钱”[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周晓东;财政“开闸”为中小企业“解渴”[N];江淮时报;2011年
10 记者 曾海科 通讯员 韦赵;柳州分行增贷10亿助力中小企业[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静;基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共享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徐延利;面向监督行为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艳玲;保险中介委托-代理法律制度的激励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李然忠;经济低效与分离化改革[D];复旦大学;2005年
5 阎竣;私营中小企业主融资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罗倩文;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行为及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郭彬;循环经济评价和激励机制设计[D];天津大学;2005年
8 宋伯庐;基于均衡利益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激励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樊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包惠;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廷梅;基于EVA的企业经营者激励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彭海香;基于平衡计分卡的BPO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清华;基于HF电子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4 王晓莉;关于我国当前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8年
5 林喜荣;初创时期的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伟元;KS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王微;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磊;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张英磊;制造企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黄宁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6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4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