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整体上市与上市公司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9 04:16
【摘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由集团公司从其经营性资产中分拆部分优质资产而来。分拆上市常常被诟病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频繁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的制度根源。2005年的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二级市场上的财富效应使大股东具有强烈冲动做大做强上市公司。股改后,以前因分拆上市而游离在上市公司外的资产纷纷进入上市公司,部分进入被称为资产注入,全部进入则被称为整体上市。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股东或集团公司资产整体上市,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整体上市热潮,一大批集团公司相继完成了整体上市或提出了整体上市方案。 本文首先对整体上市的背景、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整体上市有效性的相关理论以及整体上市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接着本文选取了2004-2009年间完成整体上市的6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及财务指标研究法分别从股价反应和公司绩效两个角度,研究了企业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效果。其中事件法的主要研究成果为:63个样本中超额收益显著为正的有40家,市场对于整体上市总体上持积极态度。通过对超额收益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注入金额占原上市公司净资产比例和超额收益率正相关,并且牛市中的整体上市行为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财务指标法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整体上市后上市公司绩效有所提升,并且央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较大的企业集团往往注入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更加优良。除此之外,本文还对整体上市前后关联交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整体上市可以大幅减少关联交易的结论。最后,本文介绍了太钢不锈整体上市的案例,并对该案例作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之前实证部分得出的结论。
【图文】:

示意图,企业边界,企业,边界


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普遍认为,整体上市是符合企业边界理论的。所谓企业边界理论,就是指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者等于其他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的临界点,此时企业边界趋于平衡,企业外延规模不能再得到扩大。企业边界理论认为企业边界存在一个最优点,在这一点上企业的效率处于最优状态,如图 3-1 所示。

边界成本,平均成本,收音机,范围经济


图 3-2 平均成本和边界成本之间的关系(2)范围经济与企业横向边界范围经济主要指的是当一个企业从专攻一种产品转而生产多种产品,,也就是说,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扩大的时候,平均成本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如以收音机作例子,显而易见,一个企业生产两个型号的收音机要比只生产一个型号的收音机要经济得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51;F272;F27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胜;;对整体上市的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樊帅;田志龙;邓新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和模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志标;;基于国企整体上市的国资监管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10期

4 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06年08期

5 何志强;;关于整体上市的动因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史丽娜,陶亚民;宝钢武钢“整体上市”异同探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5年03期

7 周勤业,刘宇;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创新的比较与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09期

8 广东证监局课题组;冯玉华;;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监管对策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军荣;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替代与治理[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计国忠;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志强;关于中国大型公司整体上市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翟敬;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与企业绩效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4 张立胜;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5 王茜;企业整体上市问题的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D];厦门大学;2005年

6 王源;鞍钢股份整体上市实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方晓;全流通与整体上市浅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李唐晨;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案例研究—动因及效应[D];暨南大学;2007年

9 卜亭亭;我国企业整体上市模式及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林海峰;企业整体上市模式和定价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6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46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