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国际信用评级业改革趋势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莲;孙哲;肖瑞婷;;后危机时代国际信用评级业改革趋势及其启示[J];中国金融;2010年08期
2 吴晶妹;谢巧燕;;国际信用评级业的美式评级:认识与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李建云;田京海;;百年金融发展中的国际信用评级业[J];中国金融;2006年16期
4 陈虹;;国际信用评级改革任重道远[J];中国金融家;2011年10期
5 郗熙;国际信用本质质疑[J];上海金融研究;1983年08期
6 李瑞红;;从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实践看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J];北京金融评论;2012年04期
7 刘姝威;国际信用等级评级方法[J];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10期
8 刘永刚;;中国对评级巨头说“不”[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28期
9 袁延华;从生产关系出发,认识国际信用的本质[J];上海金融研究;1983年05期
10 黄朱文;李红刚;;金融危机下国际信用评级改革及启示[J];青海金融;201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打破国际信用评级垄断 改变金融失衡格局[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2 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黄星清;努力掌握国际信用评级主导权[N];经济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王信川;大公国际挺进国际信用评级市场[N];经济日报;2011年
4 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谭浩俊;打破国际信用评级垄断格局的第一步[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姬岳洪邋左维;东亚联手谋夺国际信用评级话语权[N];财经时报;2007年
6 张永琪;中国首发国际信用评级意义非凡[N];中国商报;2010年
7 潘启雯;国际信用评级是怎么演变成“危险游戏”的[N];上海证券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滕飞;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呼唤“鲶鱼”[N];国际商报;2011年
9 杨枝煌;理性对待国际信用评级[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6年
10 记者 刘国旺;国际信用评级“难辞其咎”[N];中国财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林影;金融危机中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分析及监管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安小雪;国际信用评级业的利益冲突及其规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高翔;我国信用评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罗涛;基于次贷危机的信用评级反思与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刘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业监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马永海;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影响力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宫雪;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7 李佳禧;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高东方;A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9 程罡;信用评级机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6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5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