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7 11:40
【摘要】: 在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日益显现。虽然人民币尚处于区域化的初级阶段,还不是真正的国际货币,但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经基本确立,并逐步进行着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在货币电子化的今天,货币的流动基本上通过银行系统来完成。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银行业的业务经营、风险环境等方面产生变化,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并为银行个体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文将理论研究、国际经验作为论述的基本依据,并与国内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得出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结论。文章首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从货币替代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内容展开,借鉴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之后从我国银行业的现实出发,按照银行经营“三原则”的逻辑框架展开,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银行业可能的现实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文的研究框架分为五章: 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结构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论述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衡量的方法,并依此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 第三章从理论框架出发,借鉴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分别从银行经营的“三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出发,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经营的业务、利润、风险环境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针对以上分析,对中国银行业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如何发展布局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图文】:
美元 欧元 日元 英镑 瑞士法郎 加元 1993年3季度-1998年4季度均值1999年1季度-2004年4季度均值图 2.1 国际债券计价货币份额:Dealogic; Euroclear; Thomson Financal Securities Data; B 2.2 可以看出,美元这一超级国际货币在国际债券3 年 3 季度-1998 年 4 季度的占比均值达到了 44.3%债券集中度明显提高,,1993 年 3 季度-1998 年 4 季诞生后以欧元计价的国际债券份额迅速提高,而以势。60%
场的繁荣发展是美元国际化的外在表现,而又同时反作用于化的程度。美元国际化及其银行系统业务和行为的变化,为之间的互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币替代效应与中国银行业代的实证估测主要存在三种方式:一是考察绝对指标,如考统计口径不统一和资料搜集的难度不被经常使用;二是利用M2)等对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估量;三是通过建立模型对本外。易行健(2006)采用 F/M2(国内的外币存款与 M2 的比996-2003 年的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了估测⑥。在此基础上,本文(见图 3.3)。9%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6;F832.2
本文编号:2562299
【图文】:
美元 欧元 日元 英镑 瑞士法郎 加元 1993年3季度-1998年4季度均值1999年1季度-2004年4季度均值图 2.1 国际债券计价货币份额:Dealogic; Euroclear; Thomson Financal Securities Data; B 2.2 可以看出,美元这一超级国际货币在国际债券3 年 3 季度-1998 年 4 季度的占比均值达到了 44.3%债券集中度明显提高,,1993 年 3 季度-1998 年 4 季诞生后以欧元计价的国际债券份额迅速提高,而以势。60%
场的繁荣发展是美元国际化的外在表现,而又同时反作用于化的程度。美元国际化及其银行系统业务和行为的变化,为之间的互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币替代效应与中国银行业代的实证估测主要存在三种方式:一是考察绝对指标,如考统计口径不统一和资料搜集的难度不被经常使用;二是利用M2)等对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估量;三是通过建立模型对本外。易行健(2006)采用 F/M2(国内的外币存款与 M2 的比996-2003 年的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了估测⑥。在此基础上,本文(见图 3.3)。9%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6;F832.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宁伟;;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2年06期
2 徐天艳;;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稳定效应研究——基于资产价格传导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娄季芳;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史映辉;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孟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刘斯聪;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郝雨;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吴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苏蔚;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562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6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