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新的国家石油安全观及我国相关财政金融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0 16:17
【摘要】:石油是一种战略物质。在现代社会中,石油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既是重要的能源,也是最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料。它是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原料,对保障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军事安全,均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石油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际上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决定各国的重大经济、军事和外交政策。一个国家石油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本国经济、政治的稳定与发展后劲,关系到在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因此,各个国家无不用尽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加强本国石油安全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来说,石油安全更加值得关注和高度警惕。不仅因为石油供应直接关系到能源供应和消费,而且因为石油产业以及相关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涵盖了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众多部门、行业和企业,构成了国民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石油安全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正确认识石油安全体系包含的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全面整体地看待石油安全问题。其中,在当前合作与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全球性趋势下,如何使用正确的财政和金融等经济手段,来加强国家石油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石油安全程度,是本文所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文一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从石油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出发,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部分,进行了关于国家石油安全、石油市场体制和石油金融方面的研究文献综述,并进行了评述。由于发达国家本身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因此国外的石油安全研究,注重点在研究政府的一些行为,以及地缘政治和对外关系等等,对本国内市场化体制建设和市场化价格的形成已经不用太关注。国内现有的一些关于石油安全的研究,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多,如重视石油储备、加快成品油机制改革、启动石油期货交易等等,从整体上认识和提出政策建议的少,尤其因为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难免有一些建议浮于表面,对一些问题的解决也没有提出系统的思路。总的说来,这些国内国外的文献,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和背景资料。 在传统的国家石油安全概念偏重于供应安全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国家石油安全观,并以此作为本文的创新点进行了总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就围绕着三个层次的石油安全观展开,从理论基础到国外经验的借鉴,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到财政金融政策的选择,都紧紧联系着石油安全的三个层次,既有分层次的研究,也有系统性的研究。 第二章研究了公共产品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三个视角下的国家石油安全问题,这三部分理论是三个层次石油安全观总的理论基础。其中,鉴于国家石油安全问题的公共产品特性,公共产品理论是整个国家石油安全问题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为政府正视和干预石油问题提供理论解释与研究角度。,它决定了政府行为贯穿国家石油安全体系建设的各个层次。在经济手段中,财政税收政策将扮演非常明显和主要的作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是石油制度安全和石油金融安全的理论基础,它决定了确保制度安全的市场化体系建设,要建立在完善制度的思路上。制度完善是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的前提和基础,当然经济手段对制度建设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金融创新理论是第三层次石油金融安全的理论基础,它决定了市场主体风险控制和对冲需要石油金融市场,相关政策将以增设石油金融品种为突破口,以建设石油金融市场为长期目标。 第三章集中阐述了三个层次的国家石油安全观,即供应安全、制度安全和金融安全。三个层次的石油安全观和解决问题的政策思路是本文的创新点和重点介绍内容。在分别阐述了国家石油安全三个层次的含义和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三个层次的丰富内涵。石油供应安全的核心保障在于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安全的核心在于市场化的价格形成体系,金融安全的核心保障在于石油金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三个层次的关系逐层递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际运行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三个层次国家石油安全观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政策要点和思路。 第四章分析了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第一层次供应安全上,应该说我国既面临着问题,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为供应安全问题比较直观,容易引起重视。在第二层次制度安全上,由于我国石油管理体制计划色彩浓厚,有较长的政府管制时期,现有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的困难也比较大。实践中很多问题跟体制相关,如成品油定价机制扭曲问题,对外石油贸易中的亚洲溢价问题等等。在第三层次金融安全上,由于第二层次制度安全不完善,造成国内石油金融市场基本上是空白状态,一些企业被迫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石油衍生品交易,以对冲风险,但是由于经验和监管等问题,出现了更大的经济风险。因此虽然现货价格形成的基础未能市场化,石油金融市场建设只能是一个远景目标,但是也应当早作打算,并作出试探。 第五章介绍了国外在国家石油安全上的实践与经验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战略石油储备、石油市场化价格体系建设和维护、石油金融品种开发和市场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先行一步的意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乃至政治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由于国内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因此政策着眼点更加重视政府的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而我们国家在借鉴别国经验的同时,要注意中国是转轨的发展中国家,在注重政府一些具体政策措施的同时,还要更加注意本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因此,中国石油安全体系的建设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 第六章全面论述了提高我国石油安全的财政金融政策选择和其侧重点分析。在论述了提高我国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总体思路以后,分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进行了各个层次的政策建议。无论是单独的财政政策还是金融政策,或者两者的结合,其着眼点都分别落在供应安全、制度安全和金融安全三个层次上。确保第一层次供应安全的政策思路是以政府行为为主,在经济手段中,财政税收政策将扮演非常明显和主要的作用。其中的战略石油储备作用比较显性,因此已有的一些政策对加强供应安全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还有抑制不合理消费需求的石油消费税等措施,也是对供应安全的一种保障。确保第二层次制度安全的市场化体系建设,也是以政府推进为主,但是建立在完善制度、深化市场化建设的思路上。制度完善是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的前提和基础,当然经济手段对制度建设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其中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是一个影响面大、难以完善的现实问题。确保第三层次石油金融安全的重点在于石油金融市场的建设。现实中,企业的经营有着规避风险的天然要求,因此应当以石油期货品种的推出,来提前为石油金融市场的建设做一些铺垫和尝试。 最后为结语部分,概括了本文关于国家石油安全新观念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22;F812.0;F83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东荣;世界主要金融期货市场监管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03期

2 黄泰岩;美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管理[J];财贸经济;1997年11期

3 于鹏;;国际石油贸易流向与我国石油进口的优化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04期

4 王群勇,张晓峒;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基于信息份额模型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3期

5 罗兰·普里德尔;美国和加拿大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体制简介[J];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02期

6 田春荣;200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03期

7 张华林,刘刚;我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5期

8 田春荣;;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03期

9 田春荣;;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03期

10 章奇;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以及战略石油储备计划与管理体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运成 马卫峰 刘莹;[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凌峰;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危机预警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2 刘德成;石油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谢文捷;世界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陈兴华;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熊韶辉;论中国实现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和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郭琳;供需平衡视角下的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明松;构建我国石油工业的现代管理体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周家生;国内与国际原油市场收益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6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86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