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动态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19:10
【摘要】: 利率期限结构是金融学与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的基准,也是中央银行调控短期利率以影响中长期利率的重要依据。由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重要地位,因此,对其利率期限结构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Vasicek模型、多元GARCH方法和结构突变检验在理论上进行详细介绍。然后,选用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稳步发展阶段以来(1998年1月-2009年12月)的1天、7天、30天和90天期四组加权平均月度利率数据作为研究代表。通过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异方差检验,发现利率数据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尖峰厚尾,异方差和条件异方差现象。所以,本文选用VECH、对角BEKK、CCC-GARCH和DCC-GARCH方法对单因子Vasicek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在此基础上,用内生结构突变模型对DCC-GARCH方法估计出来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结构突变检验。 ①对均值方程估计表明:1)我国利率数据具有明显的均值回复现象;2)除90天到期利率以外,其余期限利率,表现出随利率的到期日期时间变长其均值回复速度也加快的现象,此点比较符合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设定;而对与90天期利率数据的低回复率,原因在于同业拆借主体“谨慎”拆借行为; ②对各期利率数据的方差和协方差方程的估计表明:当各期利率在受到外界的冲击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存在着长期的波动效用,同时衰减项(即冲击以来的波动值)对方差方程的影响要强于信息项(即最近一期的利率波动值); ③对利率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的结构性检验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各期限利率间的相关系数均存在明显的递增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给相关系数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尤其受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频繁,致使利率间的相关关系处于高位,且在波动上具有很强的联动性,这充分的表明了我国银行拆借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方面得到了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22.0
本文编号:2593802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海,郑振龙;中国利率动态模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2 史敏,汪寿阳,徐山鹰,陶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3 吴丹,谢赤;中国银行间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检验[J];管理学报;2005年05期
4 洪永淼;林海;;中国市场利率动态研究——基于短期国债回购利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6年01期
5 李和金,郑兴山,李湛;非参数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实证检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黄志勇;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分析[J];上海金融;2003年11期
7 谢赤,邓艺颖;描述利率动态行为的GARCH-JUMP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8 谢赤,吴雄伟;基于Vasicek和CIR模型中的中国货币市场利率行为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593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9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