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伦理与银行改革
发布时间:2020-03-25 07:05
【摘要】: 从主体的角度来看,经济伦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经济伦理、企业伦理、个人伦理”。国家经济伦理,是国家这一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持有的伦理价值观,是从宏观层面研究和阐述社会经济制度环境方面的伦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具有明显的国家主导型强制性变迁的特征,国家经济伦理对改革行为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金融改革作为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以国家为经济伦理的主体,以金融改革为研究对象,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足。本文以国家经济伦理为分析视角,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阐释我国的金融业改革,这对理解金融业在改革之初对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今后的改革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主线是通过对我国三十年来的经济金融改革历程进行再梳理,突出不同利益主体在改革中的利益变迁,结合经济伦理理论,以国家为主体,从国家经济伦理的视角审视我国三十年来的金融改革。本文在对我国三十年来经济金融改革历程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着重分析金融改革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突出金融改革之于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并以国家经济伦理为视角,以国有银行,农村金融、中小银行为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导论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经济伦理及其相关的核心术语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经济伦理及其在金融领域的结合研究情况,为全篇的研究奠定一个基础。 第二章阐述了国家、政党与政府的关系,进而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提出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转轨时期政治伦理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伦理观,并通过分析中国三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总结出“共同富裕”是国家经济伦理的集中概括。 第三章研究国家经济伦理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处于主体和核心的地位。本章重点分析了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之后,城市经济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制约共同富裕的一个关键因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通过垄断性金融产权、高准备金率、低利率等手段对商业银行体系实施强力控制,以牺牲金融部门的局部利益来实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全局利益,进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而在2002年以后,国家致力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本文亦从国有企业、银行以及股改上市的实现途径上分析了国家经济伦理的影响作用。 第四章着力分析国家经济伦理与农村金融改革之间的关系。“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相对于城市改革而言,这一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本章分析了农村银行改革的现状,并从国家经济伦理的角度,分析了国家对农村银行改革的伦理取向。 第五章重点研究国家经济伦理与中小银行改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非国有经济的崛起、社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中小银行成立和发展的经济背景,同时指出在国家经济伦理的导向作用下,中小银行发展有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其服务的对象和经营的目标与国家城市经济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紧密相联,充分体现了国家经济伦理导向下的改革发展之路。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小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 本文不是对商业银行操作技术层面的剖析,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分析商业银行改革背后的国家经济伦理的导向作用上。本文是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试图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出了国家经济伦理的概念,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其对中国商业银行机构改革的影响作用。中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改革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在笔者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中,还没有从国家经济伦理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改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本文从政治伦理与经济伦理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伦理的总结进而提出中国的国家经济伦理即是共同富裕,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商业银行改革中的国家经济伦理导向问题。 2.提出了国家经济伦理的的核心是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中国的三代领导人、历次党代会以及宪法修改的角度分析了对共同富裕的历史认识,进而指出在改革实践中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也即是改革的重点环节。 3.本文提出在经济转型时期共同富裕的国家经济伦理渗透到金融领域是基于三个现实条件:居民部门成为当时国民储蓄的主要拥有者、国企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以及当时的国家财政实力无法满足国企改革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而指出垄断性产权、高准备金率、低利率等政策均是国家控制国有银行体系的工具,国家以牺牲国有银行部门的局部利益来换取实现共同富裕的全局利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24;F832.2
本文编号:2599590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24;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华;;我国历次修改修正宪法有关经济制度内容的表现与特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周立;改革期间中国国家财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变化[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3 柴进;;金融伦理革命的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6年07期
4 赵修义;经济伦理的研究对象和主要课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张杰;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6 陈倩;;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J];经营管理者;2009年01期
7 罗知颂 ,王丽芝;试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伦理原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8 戴黍;网络伦理:现状与前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丁瑞莲;论金融发展的伦理规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胡和立;1988年我国租金价值的估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9年05期
,本文编号:2599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99590.html